【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①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①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①作者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②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望、向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监:管理。
B.以为宴休之所宴:宴请,宴会。
C.而事每劫而留之 劫:缠绕,阻碍。
D.以玉帛子女自厚 厚:推崇,重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A.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①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
B.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
①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C.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帅》)
①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D.②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作者追求的“颜氏之乐”的一组是()
①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
②箪食瓢饮,居于陋巷
③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④以玉帛子女自厚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简明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记叙了开辟“东轩”的前后经过和自己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表达了有轩难安的无奈心情。
B.作者联想到年少时对颜渊行事的难以理解,对比自己来筠州的切身经历,顿悟颜渊拒仕之苦心,流露出对“安贫乐道精神”的追求。
C。有轩不能安的谪居生活,引发了作者对仕、道关系的思考:士大夫“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不是真正的快乐;有德者“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才是自己向往的;而达者的“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则不是读书人应该追求的。
D.文章末段,作者针对身处逆境,难行大道的现实,抒发了归休田里的愿望和情怀。这是作者此时此地官场失意、心烦意乱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写照。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诲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