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鲁守银的问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②细读第⑤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1回答
2020-03-02 19:3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程蒲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阅读原文,然后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可以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与作用即可.读这一句话可以发现,这一句出现了数字,这是列数字.用汉字和英语作对比,这是作比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即可.

  (3)

  ①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与掌握.说明文的语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准确性,一个是逻辑性.往往表示是经常,大多数的情况,如果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根据第五段中的“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可以作答.

  答案:

  (1)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2分)

  (2)(共3分)列数字、作比较.(各0.5分)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2分)

  (3)

  ①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3分)

  ②(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或“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1分)

2020-03-02 19:37:4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