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真的很忠贞吗?“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梅多伦的问题

  鸳鸯真的很忠贞吗?“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戟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对鸳鸯的描述。诗中通

  鸳鸯真的很忠贞吗?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戟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对鸳鸯的描述。诗中通过对鸳鸯飞行和卧息行为的描写,借助比拟和借物起兴的手法,表达了对人间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自古以来,鸳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元稹《有鸟》诗:“有鸟有鸟毛羽黄,雄者为鸳雌为鸯。”崔豹在《古今注》中述:鸳鸯“鸟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谓匹鸟。”所以,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亲昵无间的鸳鸯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杜牧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苏庠有“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等等。崔珏还因一首《和友人鸳鸯之诗》“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采莲无限蓝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而名声大振,被称为崔鸳鸯。唐代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人们对成双成对的事物,总喜欢以鸳鸯名之,如“鸳鸯剑”、“鸳鸯炉”。布置洞房,也总名以鸳鸯房、鸳鸯灯、鸳鸯烛、鸳鸯枕、鸳鸯被、鸳鸯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装饰纹样鸳鸯、桂花和莲子分别寓意“鸳鸯贵(桂)子(籽)”、“鸳鸯连(莲)子”,用来祈求夫妻双双忠贞不渝,永偕到老,子孙功成名就的幸福生活。

      因为鸳鸯深厚的文化寓意和这种鸟类在自然界的濒危状况,我在2009年申请到了“北京地区野生鸳鸯繁殖生态学和保护策略研究”的局级课题。其间得以通过环志和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观察了鸳鸯的婚配策略和繁殖生态学相关问题。证明,至少在一个繁殖期内,鸳鸯是严格的单配制,即一雌一雄。在整个研究期间,人也艰辛,鸟儿也艰辛。在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适合鸳鸯生存繁衍的生态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它们还要共同抵御天敌和各种自然灾害,当有别的雄鸟试图接近雌鸟时,它们会合力驱离第三者,观察到更多的是雌鸟首先向来者发起攻击,驱赶来犯之鸟。其忠贞之情意,难以言表。

      曾经有人以鸳鸯并非终身一夫一妻,试图诋毁鸳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和忠贞的美好寓意。其实不过是标新立异,吹毛求疵。在每年春天的繁殖季节里,雄性鸳鸯都需要通过展示华丽的羽毛和强健的体魄,甚至激烈的搏斗,战胜对手,才能获得雌鸟的芳心。一旦配对成功,再不分开,它们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它们形影不离,直至这一个繁殖季节结束。雌鸟选择配偶时,实际上是选择了把最好的雄鸟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使后代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鸟儿的生存策略和选择配偶的方式本无可厚非。在每一个繁殖期里,鸳鸯鸟儿的忠贞着实令人感动。鸳鸯仍然很忠贞,只是人们欣赏鸳鸯的心境早已不一样了。

  (1)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概括鸳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第①段文字引用《诗经•小雅》中对鸳鸯的描述,有何作用?

  (3)你认为鸳鸯是一种“忠贞”的鸟儿吗?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回答。

  (4)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举例分析其作用。

1回答
2020-03-03 14:2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陶大欣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细读第二段,根据“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亲昵无间的鸳鸯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据此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开...

2020-03-03 14:31: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