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金锋的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的作用。(2分)22.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通篇写的都是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1回答
2020-03-04 00:3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陶和平

  答:21、本句在内容上描绘出月光的流动,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片的“望月”过渡到下片的“怀人”。22、示例一:不同意。本词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一句还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束缚的乐观思想和对普天之下所有离别者的美好祝愿。示例二:不同意。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就带有哲理意味,告诉我们自古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之事,不必为暂时的分离感到忧伤。考查知识点:古代诗歌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人间哪里比得上?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020-03-04 00:41:0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