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写爸爸的)】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写爸爸的)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写爸爸的)】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写爸爸的)
爸爸是我最敬佩的人
我有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他个子不高,中等身材,头上长满了浓密的头发,一双有神的大眼睛,好像永远都不知疲倦.也许是年纪大了,所以脸上刻满了不深不浅的皱纹.他是我尊敬的人!
爸爸是一位木匠,他对工作十分认真,经常为了工作,做工到深夜.
夜深了,时钟刚响了12声,我刚从甜梦里醒过来,屋外传来的阵阵“叭叭叭”的声音.啊!我的爸爸还在工作呢?我想爸爸长期这样下去.身体会垮下来,想到这里,我便下了床来到爸跟前,只见爸爸满头大汗,正聚精会神地工作着,他用划刀将木板割开,然后把一断长条形的方木锯成几断,最后用锤子迅速地把铁钉将木板和方木使劲地钉在一起,不一会儿就做成一张木椅子,爸爸的手艺是多么高超!”您怎么还不睡,爸爸?”.我问他,他只是随口答应我,“你去睡吧!”我真不想离开爸爸,可我又说不服他,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看,他那灵巧的手不停地工作,好像不知首疲倦,那手上的锤子好像是他的老交情了,一点儿也没锤他的手上,要是我去做,那锤子一定不会认我的.
爸爸整天这么干,但他的两眼睛依然是那么有神,这一次,爸爸又得到了一项任务,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巨型组合柜,这一下,可把爸爸忙坏了.为了依时完成任务.爸爸没日没夜地干.放学回家,我第一眼就见爸爸蹲地上忙个不停,直到夜深了.这叭叭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响着,怎么才能使他休息一会呢?我苦苦思索.这时,爸爸看见了,问:“你怎么还不去睡?”我想到爸爸平时非常疼爱我,就故意说:”你不去睡,我也不去睡.“傻孩子,你就去睡吧.”“不,我们要一同睡.”爸爸说:“唉!真拿你没办法.”爸爸只好收拾工具,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我想了个办法,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爸爸很快地吃过晚饭,放下碗筷就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不一会儿,就听见他大声喊:叫我的工具呢?”我假装没听见.妈妈走过来,帮爸爸一齐寻找,后来,妈妈走到我的面前,问:“你看见过爸爸的工具吗?”我的脸虽然红了,但仍然沉着地说:“不知道,”爸爸露出了焦急的心情,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呢?”我不忍心看到他这样子,偷偷地把他的工具藏在一个既
没找过,又明显的地方.爸爸很快地找到了.又开始了工作.
刀和锤子又在爸爸手中忙碌起来,仿佛也在不满地说:“哎,这样没完没了地干,你熬得住,我可受不了!”可爸爸却越干越起劲,啊,这是我的爸爸,他那勤劳苦干的美德,将是我永远的榜样.
爸爸,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爸爸一生勤劳,朴素,只知道吃苦,不懂得享受生活.爸爸是我这一生最敬佩的人!
爸爸年轻时就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因为家庭原因,他只能靠自己努力.刚开始爸爸只是一个小瓦工,和泥,垒墙,给别人盖房子.在不断的工作中,他凭着自己的一股干劲,用只有初中文化的底子,学会了建筑专业的预结算及绘图等.他没上过一天建筑学校,全靠自学.那种毅力是难以想像的.没有什么基础,没有老师教,也没有任何人帮他.但他就是凭着自己对建筑的热爱,对那份工作的执着,楞是自学完了所有课程.
爸爸是我学习的榜样,当我向他请教问题时,他对每一个问题除了给我解答,还能很快在书上找到.好像他的脑子里印那些书的每一页.我真是太佩服我的爸爸了.就是上学时老师教过的课本也不一定能立刻找到,更何况是自己学习的课本呢!
爸爸,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我要向您学习!
最敬佩的人—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中国亿万民众中的普通一员,没有特别显赫的声望和地位.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足以和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位开疆辟土的君主相媲美,是这个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
父亲出身于中国民众的最底层:农民家庭.虽然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初中毕业后,还是就不得不缀学务农.做为老大,他的下面还有八个弟妹要照顾.
当时的农村还在吃大锅饭.当地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生产队连年“涨肚”(当地土话,即亏损).年终结算时,不但分不到半点钱、粮,还倒欠队里的钱.但是,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啊.到了冬天,没农活的时候,父亲就去河里捕鱼.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轰轰烈烈,这种事情如果被抓住了,是要挨批斗的.只能偷偷地去.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要等天黑透了才能回家.捕鱼的工具也很简单:用一根粗圆木,一头削尖,再包上一层铁皮,顶端钉上一根铁刺,就做成了简陋的冰穿子,再带上一张鱼网就行了.到了河中间,选择一个水深的地方,先用冰穿子破冰,在冰面上砸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窟窿,然后开始下网.冬季冰下缺氧,冰面出现裂口后,如果附近有鱼,鱼就会游过来透气,这时就可以收网了.但破冰和收网的过程都很危险.万一将冰面砸出大的裂缝或砸开的面积过大,冰面就很容易塌陷.如果不小心掉进去,身上穿着的厚厚的棉祅、棉裤立刻被水浸湿,会猛然增加几十斤的重量,刺骨的冰水不用十分钟就能把人冻僵.在水下又很难找到冰口的位置.基本上,如果掉下去,就没有再上来的希望了.那时候,人穷,河也瘦.一天砸上十几个冰窟窿,也网不到几条鱼.就这样,父亲冒着危险,连续打了三年鱼,可是自己家就连过年都没舍得吃上一条,全都悄悄拿到镇上卖掉了,换回来米和盐.
父亲想买一件夏天穿的汗背心,计划了几年也没余钱买.到了夏季的三伏天,上工时,他还穿着那件秋天的大褂,热得汗流夹背.一进家门,脱了衣服,就只能光膀子,家里来客人时再穿上.
到了第四年,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听说大兴安岭是个“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富饶之地,父亲决定把全族人搬迁到那里.可是往那里跑了很多次,那边没有一个生产队愿意按纳他们.因为每个队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人口一多,年终人均分配的口粮就会减少,所以人家都不愿意.只有一种办法叫做“以姑娘带户”,就是把自家女孩嫁给当地生产队的男孩子,这样可以让女孩子的娘家人落户.可是,这样,一般情况下,漂亮女孩只能嫁给那些有残疾的、讨不到老婆的光棍,造成不幸的婚姻.而且,也不能解决全族人的问题.
没办法,父亲决定在那里自己新组建一个生产队.他用几个月的时间,把选址、办理迁移的一切手续都办完.在1971年的春天,全族二十几户人家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集体搬家.因为路途遥远,只带上了一些生产、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衣物、农具、锅碗瓢盆、部分鸡鸭鹅狗.都说穷家值万贯呐!就是这样,也足够壮观的,一路上,孩儿哭,狗儿叫,从火车到汽车,人人侧目.
在到达他们的新建生产队之后,真正的创业才开始了.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坳、一块较为平坦的荒原.首先,他们要建起能住人的房子,然后要打井,修路,还要开辟出能种庄稼的农田.全体有劳动能力的一齐动手.先砍倒小树,扎了几个马架子,也就是窝棚.二十几户人家先住进去.然后再伐木、盖房.
吃饭只能在野地里.支起三块石头,架上大铁锅,折来树枝当柴烧,舀来河水,就开始煮大碴粥了.因为没有锅盖,锅底的粥已经糊了,上面的米还生着呢.风一吹过来,土沫、草叶都刮到粥里,成了不请自来的特殊调味品.当时我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