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戴懿贺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父亲带孩子放河灯。孩子说:“爸爸,河灯里的蜡烛一闪一闪真漂亮。”爸爸说:“是的,但它容易熄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父亲带孩子放河灯。

      孩子说:“爸爸,河灯里的蜡烛一闪一闪真漂亮。”

     爸爸说:“是的,但它容易熄灭,如果你喜欢它,就要小心保护它,别等灭了才后悔得哭鼻子哦。”

     孩子问:“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美的河灯放到河里去呢?”

     爸爸回答道:“我们要许愿呀,如果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要放开手中拥有的一些东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回答
2020-03-03 01:5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潇晨

  关于得与失的拷问

     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和重臣曾国藩一同到玄武湖赏荷,两人各自坐着小船下到湖中,两船并无差异,不过曾国藩一个手下为了凸显曾国藩的尊贵,竟然弄了一顶帷帐罩住了小船,免得暴露在烈日阳光下暴晒,不过由于小船帷帐会被高举的荷叶牵绊,船只不得不绕着荷花而行.而国学大师俞樾的手下就没有那么聪明了,他们没有帷帐,顶着烈日,深入荷花深处,好好欣赏一番,饱尝了秀色可餐的滋味.现在我们看来,若要对他们赏荷的得与失进行拷问,他们谁得谁失呢?或许古人说得对:有得必有失.

     有得,必有失.人世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得与失的关系.就拿前不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的案件来说吧,从小便丰衣足食,深受父母宠爱,可以说是溺爱长到了十七岁,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从来没有因为犯错误而受到父母的责骂,更不用说是动手了,因此,他不知道什么叫对与错,好像是他具有了所有的童年的快乐,但也分不清对与错,因而导致犯法的结果.而我们呢?轻则被父母唠唠叨叨数日,重则身受皮肉之苦,好像是我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因而我们知道什么叫错误,什么叫正确.是非能够分得清楚.现在看来,从小这些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他李某某因犯法住进监狱,而我们却享受着备考冲击拼搏的乐趣.

     有失,必有得.正如国学大师俞樾,在赏荷的时候,虽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荷花,尽享碧绿的荷色,荡漾的荷波,近嗅馨馨的荷香.但是,他们因没有带帷帐,顶着浓浓烈日的暴晒,失去了阴凉和闲适的心情,吃进了夏日正午的苦头;而曾国藩却不同,他们虽然没有俞樾那样近距离的享受,失去了饱览荷藕风光与荷花沁人心脾的芳香,但他却享受了阴凉的遮蔽,免去了日晒之苦.近距离欣赏荷花之美,与远距离享受自然风光,得与失,香与闲,只有自己感觉好,才是真的好.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呢?

     得失,不抱怨.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呢?除了人,其余都是一样的,不过天堂的吃饭用的勺子足有一米多长.在地狱里,人人都痛苦不堪,人人都想自己喝到大锅里的汤,可是由于勺子太长,永远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嘴喝到汤.每个人整天除了抱怨就是厮杀.而同样一种吃饭的长勺,在天堂里的人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人都把勺子中的食物送到对方的口中,大家都吃饱喝足,春光满面,祥和万分.地狱里的人谁能想到,赠与,实际上就是回报;风雨见过一定有灿烂的彩虹.当你得到后,千万别忘了回头看看,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得与失,可以相互转化,得失得失,不要抱怨,学会分享.

     亲爱的朋友,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社会,要经常拷问自己:认清该得到什么,不惜该失去的,做好自己,坚守底线,这是我们能否幸福生活的关键.

2020-03-03 01:58: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