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谈下观后感和书对你的启发】
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谈下观后感和书对你的启发
【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谈下观后感和书对你的启发】
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谈下观后感和书对你的启发
孙少安,孙少平他们两兄弟有着相似的性格.少安小学毕业后,由于家里贫穷,无法继续上学,但他非常自信又自尊,他告诉父亲,他别无所求,只想进一次考场,以证明自己并不是考不上中学.结果,在全县的几千名考生中,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用了,这时他平静地回到农村,面对现实他相信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要让自己"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在以后平凡的生活中,他务实,能干,又有清醒的现代意识,不仅成为一个样样精通的庄稼人,而且抓住机遇,办砖场,搞企业,成为一位让人佩服的庄稼人.他所有的并不只是"光宗耀祖"的希望,而是"出众"显示自己的信心和价值.贫穷,失学,失恋这些命运使他更早地领略到了挫折和不幸,但也更让他学会了平静地等待和默默地承受,城乡差别,习惯势力使他的奋斗之路充满了重重荆棘.但是面对打击,他不气馁,不忧伤,勤于思考,敢于进取,认定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终于这位祖宗八代都是农民的汉子树立起他在村子中的威信,使得那些村民刮目相看.孙少安又是一个极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他和他的外地娶回的妻子同甘共苦,但当日子稍好一点时,他的妻子提出分家另过,社会上外部的各种压力不能让他屈服,但这件事也使他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孝敬父母,关心弟妹,即使对村里的乡里也极富同情心.当他的砖场刚刚走上正路时,村里的许多困难户为筹钱买化肥甚至为买一点生活用品而来找他打工时,他尽力帮助他们.孙少安是一代农民的新代表.
孙少平的一生更是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孙少平在各种严酷环境中默默承受独自奋斗的经历正是这部作品的迷人魅力所在.
以人物的经历为经线,整个社会变迁,思想转型则构成了小说的纬线.小说中另一些人物也显得血肉饱满.田福堂这位曾是双水村的"一把手",革命时代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面对新的形势,他明显地感到了新一代的年青人带给他的压力,他也为他的力不从心感到悲哀,当他看到多年已未到过的大队部时,他为他那个时代骄傲,而对新时代则感到无能为力.可以说人物思想的变化正是整个时代意识变化的反映.
当我看完路遥《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我真的不敢相信一本小说居然能写成这样,能够写得如此的气势磅礴和深刻细腻,我敢说这是我从小到大看过的书中最让我痴迷的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热爱《平凡的世界》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孙少平的原型就是路遥的亲弟弟,他和孙少平一样,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到城里打过工,当然,路遥弟弟的后来怎么样我不太清楚了.还有,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耗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写完《平凡的世界》一书后不久(大概是两年吧),路遥就因身体极度虚弱导致了生命的衰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试问,当今这样的文学创作者还有吗,现在很红的余秋雨先生(我对他没有成见)也无法和路遥相提并论.路遥当年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深入到农村、厂矿、学校等体验生活,那时的体验生活和现在某些较为流行的“体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一去就是几年;为了收集到比较完整的写作资料,他查阅了大量的报刊书籍,他的手指为了翻书,表面的皮几乎磨得透明了,可以很清晰地看见里面的血管,为了激发写作灵感,他抽了大量的劣质香烟,这也为他以后的早逝埋下了隐患.中国较为权威的报纸《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这样的民意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哪位?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本?通过对全国各地不同阶层人士的调查,结果是: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鲁迅,而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路谣的《平凡的世界》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许多时候,我真的会被路遥那种甘于寂寞、勇于思索的精神所感动,就是他,一个从大西北走出的农民,却为我们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润叶、孙玉厚、田福堂、田晓霞等等性格迥异,呼之欲出的人物,这些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如孙少安、孙少平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知道了在那么艰难的生活中也可以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知道了劳动原来也是可以如此的充实,知道了理想和奋斗真的可以让人脱离虚浮,这也许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读这本书时我正在读军校,虽然现在我也才26岁,可这本书却无时无刻不在我脑海里萦绕,我真的希望中国的教育者能够推荐我们的中小学生读一读这本充满了人生哲理和人性关怀的书,我相信这本书对任何一个青年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引导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也许有一种声音是现在的时代是多元化的社会,影响青少年的因素很多,现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也不尽相同,教育的难度加大了.这是事实,可我们总不能裹足不前吧,我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现在的许多教育工作者真的很好的塑造了青少年的灵魂吗,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搞创收,学校里的许多行为已经染上了社会恶毒的习气,我们的学生学什么呢,学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还是教育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负责的中国公民?学习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枯燥的知识,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更应该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负责任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塑造青少年的灵魂.我们现在先撇开这些不说,就说我们所受的教育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教育下成长,这些教育固然重要,可是我们的人性化教育在哪里呢,对个人生命和权益尊重的教育在哪里呢,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的教育又在哪里呢?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如此的浮躁,如此的没有诚信,罪魁祸首就是教育.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教育人性化和实事求是的缺失,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悲哀,一个缺乏人性化关怀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因为这样的社会只会培养出虚伪、奸诈,丧失伦理道德的人来,就是现在,我们依然没有看到教育制度有多大的改革,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