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宇宙的认识-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孔令东的问题

  谈谈对宇宙的认识

  谈谈对宇宙的认识

1回答
2020-03-06 21:5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良田

  宇宙是目前公认的最大的三维物体,包括了目前所有的物体,是时间、空间、能量、物体集一体的物体.宇宙的形状

  宇宙的形状现在还是未知的,人类在大胆想象.有的人说宇宙其实是一个类似人的这样一种生物的一个小细胞,而也有人说宇宙是一种拥有比人类更高智的电脑慧生物所制造出来的一个程序或是一个小小的原艺术家的宇宙

  件,或者宇宙是无形的.为什么宇宙的星球都是圆的?宇宙那么大,为什么星球都是圆的,或者椭圆.在宇宙中由于摩擦力几乎不存在,因此,物体之间只要有一丝力就会互相影响、互相吸引.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下,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它们分别互相吸引,并且逐渐靠近,由于质量越大、重力(引力)也就会越大,因此,当它们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质量变的越大,导致了重力越大.这些物质就会不断的向内‘挤’(也叫坍缩).由于中心点对外面的影响是呈现均匀分布的.所以,当物质分布不均匀时也会互相‘调节’,相互渗透.使得这些物质分布的较为均匀,然后在加上中心对外引力是等效的,就造成了这些物质都呈相同的速率向内坍缩.就使得最后形成的物质为类球体.另外,我国的太极图也是圆形的,而这图是我们的祖先俯仰天地,探宇究宙而作,所以,宇宙也是圆的!(赵月斌)

  编辑本段宇宙年龄

  年龄定义

  宇宙年龄定义:宇宙年龄(ageofuniverse)宇宙从某个特定时刻到现在地时间间隔.对于某些宇宙模自然颜色下的土星

  型,如牛顿宇宙模型、等级模型、稳恒态模型等,宇宙年龄没有意义.在通常的演化的宇宙模型里,宇宙年龄指宇宙标度因子为零起到现在时刻的时间间隔.通常,哈勃年龄为宇宙年龄的上限,可以作为宇宙年龄的某种度量.

  年龄推算

  宇宙年龄约为137.5亿年使用整个星系作为透镜观看其他星系,目前研究人员最新使用一种精确方法测量了宇宇宙

  宙的体积大小和年龄,以及它如何快速膨胀.这项测量证实了“哈勃常数”的实用性,它指示出了宇宙的体积大小,证实宇宙的年龄约为137.5亿年.研究小组使用一种叫做引力透镜的技术测量了从明亮活动星系释放的光线沿着不同路径传播至地球的距离,通过理解每个路径的传播时间和有效速度,研究人员推断出星系的距离,同时可分析出它们膨胀扩张至宇宙范围的详细情况.科学家经常很难识别宇宙中遥远星系释放的明亮光源和近距离昏暗光源之间的差异,引力透镜回避了这一问题,能够提供远方光线传播的多样化线索.这些测量信息使研究人员可以测定宇宙的体积大小,并且天体物理学家可以用哈勃常数进行表达.KIPAC研究员菲尔-马歇尔(PhilMarshall)说:“长期以来我们知道透镜能够对哈勃常数进行物理性测量.”而当前引力透镜实现了非常精确的测量结果,它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确定的工具提供哈勃常数均等化精确测量,比如:观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他指出,引力透镜可作为天体物理学家的一种最佳测量工具测定宇宙的年龄.

  编辑本段宇宙生态

  如果把任意一个时刻扩展开来,形成一个【时间膜】(宇宙万物映射在上面)那么在这个时间膜上,从低级到高级的物质都是连续存在着的原子量小到大,智慧度从小到大,年龄从小到大都连续存在着并且:低级的物质总是比高级的物质要来得多,并向高级发展【全集然文明】将这种奇怪的物质【续存】现象,称之为【宇宙生态】宇宙观念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也有一些人认为,地球只是一只龟上的一片甲板,而龟则是站在一个托着一个又一个的龟塔...NGC5139半人马座Ω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被证实.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太阳系的主要成员.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恒星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太阳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

2020-03-06 22:04:2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