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绿谁有关于朱自清写的《绿》的预习,明天上课我要用,快点啊!
朱自清绿
谁有关于朱自清写的《绿》的预习,明天上课我要用,快点啊!
朱自清绿谁有关于朱自清写的《绿》的预习,明天上课我要用,快点啊!
朱自清绿
谁有关于朱自清写的《绿》的预习,明天上课我要用,快点啊!
绿
朱自清
[教学目的]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
2、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4、检查预习
踞(jù)薄(bó)阴绺(liǔ)棱(léng)角
穹(qióng)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听教师范读,理清结构)
1、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你以为要把握全文的重点,关键句是哪一句?
提示:“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这一句的关键词是哪个?
提示:“惊诧”
3、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惊诧”二字来写的.
〈1〉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两段都用了几乎相同的一句话,不同在哪里?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作用是什么?这两段话可以对调吗?
提示:a、最后一段中的“惊诧”前多了一个“不禁”;
b、这两段使文章首尾相接,是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气加强了,表示再一次肯定.
c、不能对调,因为“不禁惊诧”是作者在热情地描绘梅雨潭之绿,抒发自己对她的倾慕和向往之后,情不自禁地喊出的,是作者感情真实的流露,是行文的必然.
〈2〉围绕“惊诧”两字,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表现的是什么?
提示:文中写了山岩、梅雨瀑、梅雨亭、梅雨潭等景物,其中重点表现的是梅雨潭的绿.
(3)既然文章重点是表现梅雨潭的绿,那课文第二段描写梅雨瀑是不是中心不突出?作用何在?
提示:a、交待了梅雨潭的得名实际上因瀑而来.
b、为了衬托梅雨潭,使“惊诧”落到实处.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说明此问题的句子:“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已经沉醉于梅雨潭的绿了)
板书:精巧的构思:惊诧——绘景——不禁惊诧
三、体味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文章写景选择了三个观察点,分别是哪三个?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了观
察到的哪些景?
提示:第一个观察点是山边,所看到的是梅雨潭的远景.(交代观察点的语句:走到山边)
第二个观察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交代观察点的语句:坐在亭边)
第三个观察点是梅雨潭边,极写梅雨潭之绿.(交代观察点的语句:站在水边)
板书:
第一立足点:山边,写梅雨潭远景
由远到近
绿第二立足点: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由高到低
第三立足点:梅雨潭边,极写梅雨潭的绿
第二课时
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精妙的构思,作者围绕“惊诧”两字展开写景,采用移步换景之法极写了梅雨潭的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体味文章的写景方法.
一、关于梅雨潭及周围
1、作者描写了梅雨潭周围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你以为哪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提示:写了山、岩、亭、天、草、,都是为了衬托梅雨瀑的美,写梅雨瀑的美又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绿的美.因为“我”一见到梅雨潭的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例:写亭:“踞在一角岩石上,……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踞”字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
2、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景物写活?
提示:描写景物不仅绘其形,更要其神.作者描写的都是静态的景,用的却都是动态的词,就使景物活起来了.这是作者在写景上的第一个特点.
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