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孩子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
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孩子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续编这个故事,在班上口头交流。
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孩子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
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没有孩子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续编这个故事,在班上口头交流。
解析:
总的就是“主编导读”说的四点以及接着归结的那个朴素的真理。说得集中一点,第一问的回答是:孩子心灵纯洁,天真无邪,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顾虑,于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真话。当然,这个孩子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童话塑造的对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说真话,比如西班牙童话中就由那个没什么好顾虑的黑人说出了真相。但是用孩子与成人世界作对比,更有揭示世俗虚伪的重要意义;这就是鲁迅说的:“不过须是孩子,才会照实的大声说出来。”(见《鲁迅全集》第五卷第484页)第二问的回答是:首先说明这个谎言本不堪一击,不难识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觉就能辨识真相,其实本来就在人们的心底,一旦有人说破,人们自然就呼应了。其次说明人们原先之所以不敢怀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两位“诚实的官员”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时,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说:“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文中随后有一句:“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言下之意以为只有自己看不见布料,却又不敢说出来,因为私心制约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说明,这个谎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的弱点,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称职以及私心导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连老百姓在内都不敢相信、不敢说破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相。当然,《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一类社会现象,不是说所有谎言骗住大家都因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谎言的制造者掩盖了真相,众人不了解真相导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谎言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学生个人的回答不必求全,但通过讨论可使同学们更全面了解这个故事揭示的多方面的道理。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这个故事的续编就可能更为有价值,有意义,更为丰富多彩。对学生的续编应把握几点:①续编并不一定是原故事的延伸,意义翻新亦可。它与原故事的关系,只要有一定联系上的合理性即可。但续编的故事本身应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不能自身前后混乱。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没有孩子说出真相,也许真相永远隐瞒;也许一个大人说出真相,甚至包括皇帝自己或者两位骗子说出真相。说出和不说出以及不同人说出真相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设想。想象是童话的“酵母”,可以介绍安徒生是如何改造原故事写出这个童话的,介绍其他人对原结尾的续写,包括介绍“参考资料”“《皇帝的新装》的母本探源”等。③对于富有意义或者想象独特,尤其是两者兼备的续编要充分肯定。④注意原故事的结尾,皇帝还在继续撑下去,说说这个结尾的意义,这可能有利于续编故事编得更为有价值。同时,可告诉学生,过去教材的题目是续写原故事结尾,有条件的可两种题目一起做,再比较比较哪一个题目更好。⑤这个续编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可能没有一个相同,因此最好按要求在班上口头交流,这又可以锻炼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