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成就?在第18页的第3题的第1小题.】
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成就?
在第18页的第3题的第1小题.
【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成就?在第18页的第3题的第1小题.】
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的文明成就?
在第18页的第3题的第1小题.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甲骨文和金文;科学与技术;《尚书》和《周易》;青铜铸造艺术.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世界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通过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的文化发展是与社会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奴隶们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大量财富,推动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文化,使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文化的发展局面,是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奴隶制度代替原始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夏、商、西周三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议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论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夏天文历法,商周青铜艺术.
难点:《周易》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及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记忆史实,教师在进述中注意引导学生把夏、商、西周文化成就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对比,使学生对文化成就的影响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宏观地把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理解和客观全面地评价夏、商、西周文化的世界地位.(或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用图片及资料加强感性认识)
教学要点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与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学与技术
1.夏商天文历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学和哲学
1.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
2.《周易》及其评价
四、闻名于世的青铜铸造艺术
教学思路
1.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文明发源和奠基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反映在文化方面的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并自成一体,奠定了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奠定这一主线,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并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以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2.本节课是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最后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教与学的结合和统一,引导学生学会以朝代顺序为经线,每一朝代的文化发展成果、评价为纬线,把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发展串联起来,按社会发展阶段加以宏观的分析、总结,借以提高认识和比较能力.
3.教学中应首先指导学生采取形象记忆法——通过看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对文化成就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夏、商、西周三代在我国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处于什么阶段?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多少年?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开始阶段,商朝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到西周灭亡的公元前771年,夏商周三代延续了约1299年的历史.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夏商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商周的青铜艺术、雕塑和甲骨文、金文达到很高水平.这些就是在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了解中国文字是如何发明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我国古代有“仓颉作书造字”的传说.文字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所谓仓颉,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文字.文字是由统治阶级中少数人创造出来的,并约定俗成.
中国的文字到底产生于何时?史学界一般认为产生于文明时代的开始,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最初发现于商代,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和玉石铭文等类型.自殷商起,中国历史开始有直接的原始文字文献可考.这进一步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关于殷墟和甲骨文,教师可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为:(1)19世纪末发现的河南安阳殷都的废墟,称之为“殷墟”.(2)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今有15万片左右.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3)甲骨文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有的内容可与《史记》相印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4)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金文,可在此处设问:什么叫金文?什么叫钟鼎文?商周金文有何不同?金文有何价值和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古代称铜为金,金文即铜器铭文.由于金文多铸于礼器“鼎”和乐器“钟”上,所以又称“钟鼎文”.商前期的铜器均无铭文;商后期铭文的铜器也不多见,即使有铭文,一器物也只有一二字,多者几字,最多三十余字.金文到周代方发达起来,一铜器铭文洋洋百余字并不稀奇,最长的《毛公鼎》铭文,多至497字,西周是铜器铭文全盛时期.金文是王室大事的铭记,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同时也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因此其史料价值很重要.
设问:中国文字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教师归纳: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符号有三种:埃及的图画文字、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的象形文字.三种文字都由图画发展而来,如今前两种文字早以成为历史而被拼音文字所取代,惟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独存,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汉字这种长期稳定的特征,对中国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汉字不仅世世代代充当人们文化交往的媒体,并且一直到今天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被联合国确定为少数几个国际通用的官方文字.在许多国家已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且经久不衰.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也将是中文更加流行和普及的一个世纪.中国文字的文化功能、传播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为后世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夏、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