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红外的问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以后经学的统治动摇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其文学特点才受到重视人们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以后经学的统治动摇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其文学特点才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深入探讨诗歌创作本身的规律。诗是言志的、缘情的如何将情志用语言完美表达出来是诗歌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特别是“言不及意”论说出了诗人们在创作中深切体验过的一种苦恼自然容易被诗人接受。诗歌批评家结合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特点来论述言意的关系他们所说的意已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等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想象、情调等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这些更难用言辞完全地表达出来。语言的力量难以估量但同人类丰富的情感、心理相比又是苍白无力的。诗歌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方法是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咀嚼、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读者的联想千差万别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只要总的趋向一致不但不会曲解原意反而能使诗的意味更浓郁。

  晋陆机在《文斌》中提出言与意的关系:“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深入阐述了创作活动中言意关系:“方其搦瀚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半折心始”是说有一半的意不能表达。这段话说明了言意的区别以及创作过程中言辞不能完全达意的困惑和缺憾。

  言和意的关系既有吻合的时候也有乖离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思表纤旨”“文外曲致”就更不容易诉诸语言了。唐代诗歌理论家司空图提出的“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这些不可能由诗人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只能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让读者自己求得它们这样它们就显得更生动、更活泼。司空图把这种境界称之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宋代梅圣俞从读者的角度评论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认为诗歌应该在有限的篇幅内给读者以不尽之意这阐述了言意之间尽与不尽的关系。

  言意关系是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含的意味它们给予读者的启发却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既是有尽又是无穷使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摘编自袁行霈《言与意》)

  1.下列关于诗歌中“言”与“意”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意既包括逻辑思维又包含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丰富而复杂这都难以用言辞完全表达出来。

  B、诗歌想要达意需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诉诸言内寄诸言外达到以有尽之言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

  C.诗歌中言与意的关系常常让诗人感到困惑言不及意的诗歌理论说出了诗人们在创作中深切体验过的苦恼。

  D.诗歌中言与意的关系有吻合的时候也有背离的时候如“思表纤旨”“文外曲致”就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摆脱经学的束缚文学特点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深入探讨诗歌创作本身的规律这些是在经学统治动摇了的魏晋之后。

  B.陆机提出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勰所说的“暨乎篇成半折心始”都揭示了诗歌创作中言不尽意的问题。

  C.诗人大多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谈论言不及意的苦恼而宋代梅圣俞则站在诗歌欣赏者的角度谈及言与意尽与不尽的关系。

  D.言意之间尽与不尽的理论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很大因此历代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争论不一各执一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可见在审美情趣和美学理念方面中国古代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

  B.运用联想欣赏诗歌只要总的趋向一致就不会曲解诗人的原意而读者千差万别的联想、感受则能使诗歌的意味更加丰富浓郁。

  C.诗人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让读者自己去求得诗歌的“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这样诗歌才更有感染力。

  D.和那些直抒胸臆、语言明快的诗歌相比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诗歌更容易触动读者心灵引发共鸣艺术效果更为强烈。

1回答
2020-03-06 02:4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金光明

  1、A(“难以用言辞完全表达出来”是“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不是“逻辑思维”理解有误)2、D(“争论不一”理解有误)3、D(“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诗歌更容易...

2020-03-06 02:48:2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