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2.B
3.超凡脱俗勤谨敬业志行高远高情逸兴(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
4.(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切,嗟异,句意各1分)
(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力言,改,赖,句意各1分)
(3)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所屑,见,句意各1分)
1.
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及在文中句意理解,A项,“次”在句中应为动词,解释为“排定次序”。故选A。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析: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将选项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第二段原文“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的主语为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因此B项错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分析:
本题是一道赏析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综合运用题。解答本题,可先充分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再概括归纳出他的品质。“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的意思是“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表明作者认为洧南居士“超凡脱俗”,“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可见洧南居士虽然不屑做小官,但仍“勤谨敬业”,作者“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可见洧南居士“志行高远”,最后作者直接说明“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可见洧南居士“高情逸兴”。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分析:
翻译文中句子注意“信、达、雅”的标准和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原则,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固定词组的翻译、重点词语的意思、省略成分的补充。(1)实词:切,相吻合;嗟异,感叹地认为他很神奇(意动用法)。(2)实词:力言,极力建言;改,改道,河流改变河道;赖,依靠,依赖。(3)所屑,所字结构,所加动词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所看不上的官职;见,通“现”,展现。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洧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补充: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着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但是对他怨恨的人却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的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考点
分析:
考点1:人物传记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应该说是仅次于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那么应怎样引导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呢?
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写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成了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高考前备考复习时应重视此类文体,掌握阅读这类文言文材料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
一、把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从1999年到2004年,高考文言文选段具有如下特点:
1、以记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为主,并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中。
1999年是“苏琼的传记”——《北史。循吏传》
2000年是“胡质父子的传记”——《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2001年是“田单的传记”——《史记》
2002年是“李广的传记”——《史记》
2003年是“裴矩传”——《旧唐书。裴矩传》
2004年是“孟尝传”——《后汉书。孟尝传》
2、传记类文言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价值取向
这类文言文段所涉及的人物的价值取向多为“古代的良吏忠臣、烈女孝子、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价值取向是表现他们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