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些文言文题,几乎都看不懂意思,更别说做题了,想点实际的办法-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学瑞的问题

  看些文言文题,几乎都看不懂意思,更别说做题了,想点实际的办法.

  看些文言文题,几乎都看不懂意思,更别说做题了,想点实际的办法.

1回答
2020-03-10 12:2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郭春明

  第一个劝告:要有耐心.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很多时候,文章句子尤其是诗词,只看一遍两遍是很难理解的.

  如果让你翻译、分析一个不能清晰理解的句子,或者在句子中有一些词语不明白的时候,你要耐下心来分析句子结构.不懂的地方,根据主题、上下文来寻找线索.

  所以切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看不懂得时候,也不要焦躁.

  第二个劝告:读出来.

  断句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你理解长句子.而骈文诗词中,尤其讲究平仄.语感这种东西,不光是英语有,汉语也是一样的.

  读出来,也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有时候用眼睛看,会‘丢字’的!

  第三个劝告:懂得常识

  什么是常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必须知道太白是李白,东坡是苏轼.

  再深一点,如果提到一个典故,你要知道它的来历和含义.用到一个意象,你要知道它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这一方面就要靠积累.

  第四个劝告:善用工具

  考试的时候没有资料,老师会酌情选择一些简单的文章.

  但平时,手边必须常备一本工具书.练习的时候,不懂的词一定要查证,绝对不可以随便跳过.

  做翻译题的时候,要关注得分词语,不能只记下答案就万事大吉.

  工具,最常见的,就是词典、课本、考试卷.

  第四个劝告:学会分段

  虽然不如英语作文那么明显,但文言文同样有他自己的套路.

  找到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部分.是通读文章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帮你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大意.并且做题时不会没有头绪地乱找.

  第六个劝告:试着分析

  对于一篇文章、一个句子,要学会分析,试着从中寻找有用的提示.

  举些例子:

  首先,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通常情况下正史和野史轶闻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书信中双方身份关系也会体现在语气措辞中.这些都是很容易发现的.

  再比如,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相关词,人名地名等等.

  抓住这些线索,可以在你难以理解的时候,得到一些提示.

  第七个劝告:牢记知识点

  文言文中常用的句式,结构,举例,有什么样的标志,如何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应用,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示结构的词.

  这一部分,各种参考书上都有.如果有老师同学为你讲解,那就更好了.

  第八个劝告:做题

  不是让你漫无目的去做很多很多题吧自己淹死.而是找一两篇文章,彻底吃透.

  比如,你可以详细地说出某一篇文章,从结构、文体、逻辑到某个句子的句型、某个词的意思.

  再比如,你可以完整地复述某一篇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你可以精确地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然后要总结,做多了,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做多了,就更容易抓住采分点.老师反复说的字、词,可以记下来,不指望能全记下来,至少混个脸熟.

  总之,现有质量,再求数量.

  第九个劝告:学会套路.

  文言文主观题,比如分析什么手法、理解什么句子等等.答题的时候,都是有套路的.

  一句话,学套路,用套路.

  比如,这段话应用了……手法,描绘了……的图画,表达了……情感,体现了……态度等等.

  第十个劝告:反复推敲

  所谓答题,就是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其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把模糊的大概想法,具体成完整的答案的过程,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错误.

  你的答案,要尽量做到:语义完整、逻辑清晰,紧扣主题,有根有据,逐条罗列,层次分明.

  答题时反复推敲,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逻辑不清、偏题、词不达意等等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小窍门.

  比如,当你看到‘嗟’‘噫’之类的词的时候,马上就知道他要发表感想了.

  最后,摊手表示,虽然高二有点晚,但我想你不至于一点积累都没有.如果你真的在整篇文章都找不出两三个看得懂的句子,我只能说很遗憾.

  于是,以上等等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祝你早点搞定文言文.

2020-03-10 12:27:4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