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霍艳君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

1回答
2020-03-14 03:1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贾梦雷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答案:南朝宋刘义庆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与友期约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下车引之

  (6)期日中:

  (7)尊君在不:

  答案:(1)约定(2)才(3)回头看(4)离开到(5)拉(6)约定

  (7)“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3.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信誓旦旦

  4、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

  (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

  5.课文默写.

  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天礼元方入门不顾

  二、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无礼: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信用礼貌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10分)

  1.(2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课外迁移

  (一)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1.(1)私下(2)毕,完(3)离开(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0-03-14 03:22:2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