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独坐敬亭山,哪两句体会诗人孤独的心情】-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关艳峰的问题

  【古诗独坐敬亭山,哪两句体会诗人孤独的心情】

  古诗独坐敬亭山,哪两句体会诗人孤独的心情

1回答
2020-03-15 19:3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秦素勤

  鉴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简单意思:

  鹅,鹅,鹅,

  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

  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1.乃:就.5.径:乡下的小路.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6.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3.潜:暗暗地,悄悄地.7.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8.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导读〕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

2020-03-15 19:40:2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