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游鹅湖-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晓风的问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回答
2020-03-15 22: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吕俊洋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孟春之景”错误,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错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E.“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错误,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CD.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可抓住描写景物及人物的关键词,分析其表现手法,根据营造的景物氛围来体会其情感.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答案:

  (1)CD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译文:

  春天来临,平原之上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刚刚耕好,又适逢春雨落下,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忽然之间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愁绪染白了头发.心情沉闷无奈,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

  村民们神态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也种满了桑和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时光赶着去走娘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人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面对这一派格调清新、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光,词人的内心深处也似乎有一股涌动的热情,他是多么希望为国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想到罢官的现实,又感到无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头发,只得在傍晚时到挂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赊一点酒喝,好在赊酒很方便.词人想借酒浇愁,可这酒又不能解除他内心的愁.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却来了愁绪.其原因可以从这首词的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正壮年,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是不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的,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祖国统一的执着.

  或许人有会找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却还要借酒浇愁的原因.那么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此时,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所以他感到愁苦.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首《鹧鸪天》在辛词中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代表了辛词思想感情的主流,这是贯穿于词人一生的作品之中的,如“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1168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1189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1205年)

  这首词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照的艺术手法,田园怡人的风光,农家闲适的生活,与词人“多情白发春无奈”的心情形成对照,从而含蓄地表现出词人不甘闲居又无奈惆怅的复杂心态;同时,这勃发的春色又暗含词人内心的不甘闲居、不甘消沉,表现了词人那如春的壮志,尽管这壮志被严酷的现实重压着.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2020-03-15 22:29:5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