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含问题和答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史文波的问题

  诗词赏析含问题和答案

  诗词赏析含问题和答案

1回答
2020-03-15 14:0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秉聪

  中国古代诗词课外阅读训练

  金龙设计

  一、《诗经》一首

  芣苡①

  采采②芣苡,薄言③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④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⑤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⑥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⑦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⑧之.

  【注】

  ①芣苡:车前草的别称,一种药用植物.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文言虚词,无实际意义.④有:占有,即采到.⑤掇:拾取.⑥捋: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⑦袺:用衣襟兜着.⑧襭:用衣襟装东西.

  1、《诗经》中的民歌,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因此它的歌词具有反复重叠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

  答:

  2、《诗经》在语言的运用上尤其是词语的选用上体现了灵活多变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

  答:

  3、对这首诗的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二、汉代诗歌一首

  涉江采芙蓉①

  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

  ①芙蓉:又称水芙蓉,荷花的别称.②兰泽:长有许多香草的滨水的地方.③遗:读wèi,赠送.

  1、诗中有一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来略加分析.

  答:

  2、“长路漫浩浩”一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3、有人说,这是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歌,理由是诗中出现了“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等诗句.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答:

  三、曹操诗一首

  步出夏门行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④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⑤,歌以咏志.

  【注】

  ①碣石:山名,在秦皇岛市的海边,是观赏海景的好地方.②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的样子.③竦峙:高起而耸立.④星汉:布满星星的天空.⑤幸甚至哉:幸运到极点了啊.

  1、诗人是如何多角度地描写在碣石山上所看到的景色的?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

  2、诗里的写景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说明.

  答:

  3、诗歌里的景色总体给人一个怎样的印象?

  答:

  4、有人说,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又有人说,这是一首抒情诗.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答:

  5、就诗论人,请你谈谈对诗作者曹操的看法.

  答:

  四、陶渊明诗一首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①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②使愿无违.

  【注】

  ①兴:起来.②但:只,只要.

  1、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艰难?摘录并作简要说明.

  答:

  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勤劳?摘录并作简要分析.

  答:

  3、结尾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作简要阐述.

  答:

  五、李白诗一首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③影,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⑤,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⑥邈云汉⑦.

  【注】

  ①相亲:互相亲近的人,指一起喝酒的朋友.②不解饮:不会喝酒.③将:和.④及春: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⑤同交欢:一起欢乐.⑥相期:互相约定时间.⑦邈云汉:渺远的天河.

  1、在李白的诗歌中,存在着大胆的想象,这首《月下独酌》也不例外.请结合有关诗句进行阐述.

  答:

  2、从“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李白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对这种思想应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3、诗中的“月”和“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

  4、有人说,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是写孤独感的经典之作,它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孤独感写绝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六、杜甫诗一首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②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

  【注】

  ①发生:兴起,产生.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③锦官城:指成都.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2、根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表现的意境,联系某种社会现象,用它造一个句子.

  答: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的写景角度有什么变化?这种角度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4、“花重锦官城”写出了成都的花的什么特点?这同“春夜喜雨”有什么联系?

  答:

  七、辛弃疾词一首

  青玉案①·元夕②

  东风夜放花③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⑤光转,

  一夜鱼龙⑥舞.

  蛾儿⑦雪柳⑧黄金镂,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⑨处.

  【注】

  ①青玉案:词牌名.②元夕:元宵之夜.此作该词的

2020-03-15 14:02:5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