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探究解读。1.弗罗姆构建“爱的艺术-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新萍的问题

  根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探究解读。1.弗罗姆构建“爱的艺术”这一理论体系的客观依据是什么?2.“爱”是人们生活中常说的一个词,本文中作者赋予了“爱”以什么

  根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探究解读。

  1.弗罗姆构建“爱的艺术”这一理论体系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2.“爱”是人们生活中常说的一个词,本文中作者赋予了“爱”以什么样的内容?

  3.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4.文中说,“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应如何理解“顺从”的意思?

  5.本文是一篇译作,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1回答
2020-03-16 11:4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马昭彦

  答案:

  提示:

  1.作者弗罗姆认为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精神、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人性的异化即人的种种劣性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人的尊严的丧失、民主的虚伪、良知的泯灭和人际的疏远与冷漠使得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合理的、畸形的、人性严重异化的病态社会。所以,作者认为人生必须以“爱”作生命基因,爱是消除种种弊端的最佳途径。2.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出生以后不断生长、发育,他的人生经历就凝聚、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一个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是无条件的,同时也是有条件的,爱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富有良知的理性认识,它随着人生命的延续,就逐渐成为人生命的一种本质因素,并且在生活中应该释放出富有人性魅力的光芒。能保持起码的良知、能消除隔阂和冷漠、能敬畏他人生命、能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能创造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这就是爱。3.弗罗姆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母爱是天然的,是基本上无条件的,只要被爱者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对人而言,如果有母爱,就意味着永远被祝福、同情、期待和宽容所围绕;如果没有母爱,人的生活就会变得空虚,就会长期处于由自恋而引起的孤独之中。所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如果说母爱是天然情感式的话,那么,父爱则是理智式的,是有条件的一种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父爱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就会失去父爱,所以,父爱的本质是“顺从”。其积极的一面也十分重要,那就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父爱,“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4.这里的“顺从”就是指孩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应受成人的理智性内容的约束,自己认识世界和适应世界的判断、推理应符合法律、秩序和纪律等,而不至于偏离社会规范以致误入歧途。所以,孩子“顺从”的是合乎社会规范的思想世界,而不是依从哪一个脱离社会的具体的人或人的某种言行。它绝对不同于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屈从于权势或利益;也不同于诸如“三从四德”“曲意逢迎”等内涵。无疑,作者赋予它的意义是积极的、昂扬的,“顺从”的结果是理智的、合乎社会规范的。5.如,①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该句中“有缺陷”即是“消极”的意思,如果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将它换过来,语句就要自然流畅得多。②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该句中“祝福”一词应作动词还是名词,让人费解,因而容易造成句意不明。

2020-03-16 11:49: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