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家人沈绍姬①归来偕隐计犹-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永森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家人沈绍姬①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家人

  沈绍姬①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①沈绍姬: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此诗作于其客游淮左之时。 ②前劫事:前世事。

  (1)颈联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柳絮和芭蕉二物?

  (2)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他亲手种在小园中的一栏红芍药的情况。有人说这样写是绝妙的一笔。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

1回答
2020-03-16 15:3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盛俊明

  (1)结合文本阐释运用此种写法的作用.“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中“如、似”说明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思乡的梦”必成“柳絮”,飘飞无定、无所着落;“恋乡心”比成“紧裹的、不舒展的芭蕉叶”,突出心情的无比愁苦.

  (2)诗歌鉴赏题作答时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评分时务必再三斟酌考生的答案,言之有理皆应赋分.“写法”部分,答到以下的内容都应赋分:

  以小代大/以少总多/寓巧于朴/以红药象征故乡、家人/以红药作为故乡、家繁多事物的借代/借物抒情,借红药来抒发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托红药言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之情/…

  “结合文本阐释写法”部分的赋分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步答“写法”的时候扣的是什么帽子,二是要结合文本来阐释这种写法,考生要对尾联两句的句意有准确的理解,意思对即可.比如考生未答到“惦念红药即是惦念着故乡、亲人”而是答到“诗人以询问红药的近况来代替向故乡、家人问好”或“关心红药的近况就是关心故乡、家人的近况”等也是应当赋分的.

  “作用”部分的赋分要注意:“作用”与前头答的“写法”是否对应.言之成理皆应赋分.比如考生未答到“形象而含蓄”而是答到“形象而委婉”或“含蓄而深厚”或“质朴平淡、富有生活情致,而又诗味浓郁,耐人咀嚼回味”等也是应当赋分的.

  答案:

  (1)作者写柳絮和芭蕉二物是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写法,1分)

  前一句用飘飞无定的柳絮来喻没有着落的恋乡梦;后一句用紧裹的、不舒展的芭蕉叶的心来喻在内心积郁已久的不得舒展的恋乡之愁苦.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长年客居在外的诗人为思念家人而梦往神游,无所着落,无比愁苦的心情.(结合文本阐释运用此种写法的作用,共2分,意思对即可)(3分)

  (2)此笔绝妙.(只有观点而无分析,不得分)诗人以小见大.(写法,1分,意思对即可)红药联系(/勾连)着故乡、亲人.(1分)惦念红药即是惦念着故乡、亲人.(1分)(结合文本阐释写法,共2分,意思对即可)这样写使得思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现得形象而含蓄.(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4分)

2020-03-16 15:35:4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