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代表性事例50-200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海宽的问题

  韩愈的代表性事例50-200字

  韩愈的代表性事例

  50-200字

1回答
2020-03-17 07:1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家全

  一,韩愈《师说》

  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同落井下石,此为另一写法)、“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生平年表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2020-03-17 07:15:2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