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靴多年来,我尤为迷恋童话中的器物,魔力的碗、银灰色的万能-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解大的问题

  千里靴多年来,我尤为迷恋童话中的器物,魔力的碗、银灰色的万能咒语、会说话的苹果树……它们的神秘之美,在于永远不会被人目睹。《宝葫芦的秘密》是我看过无数遍的电影,没记

  千里靴

  多年来,我尤为迷恋童话中的器物,魔力的碗、银灰色的万能咒语、会说话的苹果树……它们的神秘之美,在于永远不会被人目睹。《宝葫芦的秘密》是我看过无数遍的电影,没记牢其中的教育意义,但却只惦念着那件消失的宝物--宝葫芦。

  假设只能拣选一件宝物,我才不要什么会下金蛋的鹅或无所不知的镜子,童年时最令我渴慕的,是一双千里靴。我把它套在脚上,追得上雨后的彩虹拱桥。作为乖顺得近于自闭的孩子,这大约体现了内心无声息的反抗吧。

  记得有一年,和家人去海边度假。白天受了冷落和委屈,觉得父母不爱我,我决定偷偷出走,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完成对他们的报复──我忘了,只有在他们爱我的前提下,这种报复才是有效的。晚上蹑手蹑脚地爬起来,世界黑得吓人,那种无边的威严使我不得不放弃计划。听到潮声,我趴在窗边,向外张望。夜色中的大海,有着巨兽幽暗而褶皱的皮,礁岩仿佛是它换气的鼻孔。我深怀恐惧,唯一的安慰是在海平线那端,月亮天使有张镀金的脸。那个晚上,我默默祈祷一双千里靴,送我到任意的彼岸。

  是的,为我向往的总在彼岸,可我难以跨越眼前的危险。千里靴,千里靴,刀山火海一越而过。斗火龙、战水怪的勇士,总是不能缺一双千里靴借以逃生。如果套上千里靴,我就可以从容跨越重重障碍,跨越挫折和险境,甚至跨越令人不耐烦的成长和生死……然后,让叶芝的诗在墓碑上将我安慰:“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对千里靴的渴望,相当于成长上的揠苗助长,我借此躲避或巨或微的创痛。童话里,中途打开篮子,里面的礼物会变成蛇蝎,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获得闪耀的珠宝。我曾想,如果有了一双千里靴,人转瞬就到达终点,不必与自己的好奇心交战,最后作为失败者被惩罚。千里靴把万重山水变成地图旅行,其实是一种急工近利的交通工具和行动道具。说到底,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

  我曾坐在高空,想象飞机就是一双工业千里靴──跨越峰峦、河流和穿插其间的小小村落,但我永远看不见大地上真正的脸和表情,即使拥有俯瞰众生的天堂般的视角,我看云卷云舒,依然是形而上中必然的单调。

  随着年长,我对千里靴的速成神话,抱有了怀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类的致理名言,除了是恭维之辞,还是典型的偷懒技巧,希望以“一席话”的速效省却“十年书”的苦功,这“一席话”就是语言上的千里靴。如果对倾听者有所点醒,只应是“十年书”之后的“一席话”,面对空白的痴脑,当头棒喝也没用。一个转瞬生死的人被称为夭折,他无权谈论或盛或衰的沿途风景。我越来越崇尚慢的技艺。慢是比常规动作更优雅的一种节奏,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会使平凡场景凸现诗意。慢是对时间的漠视,所谓永远,就是慢到极处。千里靴还是我梦寐以求的宝吗?或许像蚯蚓一样缓慢地把土吃进去,才能开辟一条真正为自己所消化的路。

  或许我这样探讨,有偷换概念之嫌,因为童话人物穿上千里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逃亡。对于这种目的,速度是第一要义,走马同时想观花,当然是奢侈得危险的妄念。但我当年阅读童话时产生的怀疑一直沿续:为什么扔下梳子变成森林,扔下镜子变成河流,却总是阻挡不了追随而至的魔鬼?既然我们已经穿上了窃取来的千里靴,为什么魔鬼转眼就能离我们如此之近?魔鬼光脚不穿鞋,他凭什么跑得那么快又不流血?千里靴让我隐约怀疑法器的失效,不幸的主人公仿佛是在梦里无望地逃生,精疲力尽地刚刚赶到一个安全地点,不容喘息,追杀的人又来了。

  千里靴原来的主人是魔鬼。如果魔鬼能一步千里,他不会视千里靴为宝物,如影随形的本领,他自身就具备了,又何需一个外在之物?如同孙悟空不会把一个能把自己送上天际的东西当宝物,因为他一个筋斗云就抵达了。如果穿上千里靴逃走时还是被光脚的魔鬼一再追上,那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实际功用远非传说中那么神乎奇神。如果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那魔鬼根本不会珍藏,更别提跋山涉水地去追讨。那么为什么,我们已经穿上千里靴,却如此轻易地一再地被魔鬼紧跟呢?

  我后来才领悟,童话中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恰恰埋藏更深的隐喻。在漫长的灵魂自我建设中,当我一次次试图摆脱内心的种种邪念,朝着更美好和澄明的方向行进……每每过程却如此困难,结果却如此失败,我仿佛能感到魔鬼的体重和窃笑。猜对了,穿着千里靴跑得再快、跑到天涯也没用,因为我们身上一直背负着魔鬼,他一伸手,就轻易拍上我们的肩。

  (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___

  A.揠苗助长 B.急工近利 C.致理名言 D.神乎奇神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

1回答
2020-03-18 00:1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路铁桩

  (1)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基本能力.B.“急工近利”的正确书写为“急功近利”,C.“致理名言”的正确书写为“至理名言”;D.“神乎奇神”的正确书写为“神乎其神”.故选A.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因此得不到父母的爱”于文无据;B.“逃避长大”不符合文意,应是“逃避长大的过程”;E.“充满生动的童趣,同时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不符合文意.故选CD.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对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考生要把语句带回原文中,依据上下文得出答案.答案集中在“对千里靴的渴望,相当于成长上的揠苗助长,我借此躲避或巨或微的创痛.童话里,中途打开篮子,里面的礼物会变成蛇蝎,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获得闪耀的珠宝.我曾想,如果有了一双千里靴,人转瞬就到达终点,不必与自己的好奇心交战,最后作为失败者被惩罚.千里靴把万重山水变成地图旅行,其实是一种急工近利的交通工具和行动道具.说到底,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这一段中.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明确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本和现实进行分析.探究句子含义首先明确句子和内容,然后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情感,注意探究情感时首先要结合文本,然后结合现实,做到观点鲜明,表述合理,语言简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典型的偷懒技巧,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考察对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实际做理由阐述.考生要明确观点、结合自身经历给出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5)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童年、随着年长、后来”来分析作者的变化.

  答案:

  (1)(2分)A

  (2)(4分)CD

  (3)因为人们渴望不经过艰苦漫长的追求过程,避免挫折、危险和失败,直接达到追求的目标,所以才幻想拥有千里靴(2分).这种幻想反映了人的急功近利、缺乏耐心(2分).

  (4)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5)(6分)①童年时渴望拥有一双千里靴,能够跨越所有挫折、痛苦和漫长的追求过程,直接到达目标(2分,要点“渴望”);②随着年长,开始对千里靴抱有怀疑,越来越崇尚追求的“慢”过程(2分,要点“怀疑”);③后来领悟童话矛盾的隐喻,在灵魂的自我建设过程中,没有可以穿上“千里靴”直接到达的捷径,需要永不停止地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2分,要点“领悟”).

2020-03-18 00:14: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