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我要写500字以上作文《我了解的孔子》,孔子怎么怎么伟大之类的,看过他的事迹后的感想心得之类的
孔子.我要写500字以上作文《我了解的孔子》,
孔子怎么怎么伟大之类的,看过他的事迹后的感想心得之类的
孔子.我要写500字以上作文《我了解的孔子》,孔子怎么怎么伟大之类的,看过他的事迹后的感想心得之类的
孔子.我要写500字以上作文《我了解的孔子》,
孔子怎么怎么伟大之类的,看过他的事迹后的感想心得之类的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平: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评落水救人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