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如何做到读写互动-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一敏的问题

  课内阅读如何做到读写互动

  课内阅读如何做到读写互动

1回答
2020-03-17 15: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阮海波

  一、缘起:读书破万卷,下笔仍无神.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观念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一直很注意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但我发现,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也按老师的要求在“采蜜本”里摘抄了很多好词佳句,然而他们写作文却仍旧下笔无神,问题出在哪里呢?带着困惑,我和同事们于2006年12月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我们发现,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不够的,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文本语言,做到“读写互动,以写促读”,使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能力.

  二、探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写作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生活)、加工编码(思维)、输出(表达)的过程.要写好作文就至少要解决两个“输入源”的问题:一是生活源,二是语言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生活源”,他们更缺的是“语言源”.

  1、怎样积累语言?

  语文教育是人类言语生命的接力.“语言源”在哪里?在口语中,更在文本中.积累语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怎样积累语言呢?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熟诵、博览、善闻、细察、多说、常写”等,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老师们的失误和我们的对策.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时常犯两个毛病,一是重课外轻课内.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这无可厚非,但课外积累应和课内积累同步进行,以课内带动课外,而不应厚此薄彼.善待教材,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策略.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作的例子,舍近求远,岂不可叹可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牢记,立足文本,落实语言是语文老师始终要把握的一个宗旨,这是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叶圣陶说:“教学千法读为本.”对于文本,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一遍遍不同目的不同形式读,让学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课内积累也罢,课外积累也好,老师们都会很注意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但让学生关注、积累文本的语言现象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须知,关注文本的语言象是语文学科的应有之义!如《穷人》一课对桑娜“忐忑不安”心理活动的描写,《军神》一课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白杨》一课的设问过渡,《鸟的天堂》文中的点面结合的写法等.寻找、理解、欣赏、积累、运用每一课中的这一类“言语秘妙”是实现读写互动的一个支点.我们在课内了解了《穷人》一课中描写心理活动这一“言语秘妙”后,我们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所读的课外书中把有关心理描写的段落读熟、积累、交流,以课内积累带动课外积累,使积累有更强的主题性、指向性,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积累了但没有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积累了会运用的语言是积极语言.而不会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是老师们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时常犯的第二个毛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同样地,要把学生积累到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除了“语文实践”,别无他法.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不断复现积累的机会,让学生“发表”.我们可以在写读书批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可以在文本的空白处补白落实语言训练,可以在拓展延伸处想象引发语言表达,可以在复述课文时生发语言实践,可在迁移模仿中感悟语言魅力,可在续写故事中提升语言内涵……

  在这个读写转换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趣学巧练.同时我们不仅要注意“点面结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当下”的语言.在低中年级,我们以写“点”为主,以片断练习为主,到了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我们应更重视整体地吸收、整体地输出,我们的训练以篇章为主.

  运用是最好的积累.在随文写作中,除了运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外,我们还常用“重组语言,改写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当堂整体积累、运用“当下的语言”.

2020-03-17 15:41:2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