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关于汉字的繁体有哪些
1、“後”和“后”.在传统汉字使用习惯中,“后”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义时,通常使用的是“後”.
2、“裏”、“里”、“里”.在传统汉字使用习惯中,“里”只是指里程,是计量单位,另组词如“乡里”、“里弄”等.而表示诸如“里面”的意思时,要用“裏”.但是目前港台同胞大多已用“里”代替较难写的“裏”.“里”和“裏”两个字,台湾取“里”为正字标准,香港按小篆写法取“裏”作正字标准,所以港台使用并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类的意思时,要用“面”.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时,要用“面”.还有像“××大曲”,因为用粮食发酵,所以要用“曲”而不是“弯曲”的“曲”.
4、在表示“发送”、“发财”的意思时,用“发”.但是在“头发”“毛发”中,用“发”就不对了.
5、“特徵”、“徵象”和“徵兵”、“徵询”、“徵税”的“徵”,不是“征讨”和“长征”的“征”.“徵”是“迹象”、“召求”、“询问”、“证明”的意思,“征”是“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6、“冲”,在简体中是二点水.传统上,本来三点水的这个“冲”是正体,但简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个点,“过於繁琐”,被废掉了.(也有无缘无故被废掉的,比如“羣”,以前是“群”的正体.还有“闲”,是“闲”的正体.目前港台也是多用“闲”,如“休闲”、“空闲”、“闲聊”.)
但是,在表示“冲击”、“冲撞”、“面对”、“冲要”这些意义时,应该用“冲”.如:“冲动”“冲锋”“冲啊”等.
在表示水流涌动,如“冲洗”、“冲刷”,或者直飞而上,如“一飞冲天”时,用“冲”.在道家术语中,也用“冲”表示一种空虚的状态,如“冲虚道长”.
7、“脏”“脏”绝对不是一个意思.“脏”指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而“脏”指不乾净,如“脏乱”“脏话”“肮脏”“弄脏”等.
8、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时,用“干”.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时,要用“乾”.表示“树干”“骨干”的意思时,要用“干”,说“干掉他”的时候,也要用“干”.
9、“复”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复”、“恢复”、“回复”、“报复”等意思时,用“复”;表“复杂”、“重复”、“繁复”等意义时,用“复”.二字同源,差异微妙.如“重复”、“复习”,微软拼音也会搞错.其实,“复”的本义是重衣,有重叠义;“复”的本义是往来,带有方向性.按照本义引申,就不会犯错了.
还有“覆”.香港网友说:“反覆”不是“反复”;“复习”不是“复习”.回复=revert;回覆=reply.在粤语中,复、覆FUK^7(高入),复FUK^9(低入),不会混淆的.
“佣金”中的“佣”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佣”是阴平,应该作“佣”.
10、在表示“我”或者姓氏的意思时,可以用“余”,而在表示“多馀”之类的意思时,必须用“馀”.我不知道简化字表中怎麽有“馀”这个字,但打繁体字最好还是采用“馀”而不是“馀”.
11、“汇”和“汇”在传统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现在却简化成一样的“汇”.“汇”指“汇入”、“汇流”;而“汇”指“类”,今组词如“词汇”、“语汇”等.
另:现在有商家如“滙丰银行”,我不清楚“滙”的确切含义和起源,感觉看起来像是“汇”的异体.望达人告知.
12、在表示“争斗”的意思时候,应当用“斗”;在表示一斗两斗的“斗”这个计量单位,或者“北斗七星”时,才可以用“斗”.
13、古汉语中“纔”和“才”是分得很清的.当表示“才能”、“人才”的时候,用“才”.按照《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注,“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辅助理解.
至於作副词“刚刚”这个意思解的时候,就应该用“纔”.在古时,这两个字有时相通,但正体是“纔”.现在由於“纔”字笔画过於繁琐,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14、“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但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讲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备参考.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于”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
16、“注”、“注”同源,“注”字後起.“注”取“灌注”义,如“注入”、“注视”、“关注”、“赌注”等;“注”取“记载”义,如“注释”、“注册”等.简体字把“注”字简掉了,我认为不合理,是一种退步.
17、“游”本义是在水中行动,如“游泳”;又指水流的段落,如“上游”、“下游”;另外还作为姓氏使用.在表示“旅游”、“交游”、“游民”等意义时,应当用走之旁的“游”.所以“西游记”应为“西游记”.
18、“签”“签”用法不同.“签”字後起,用来表示署名,所以“签字”“签写”“签发”“签单”“签订”“签证”“签名”“签到”要用“签”.其馀表“竹签”“牙签”“书签”“标签”“求签”“抽签”等义仍用“签”.
19、表示“仅仅”、“但”、“正好”这个意义的副词,可以用“祗”、“祇”、“只”、“秖”、“只”(FT!).其中常见的有“只”、“只”.但是这些字,又统统有其他的意义和读音,比如“祗”又表示“恭敬的”,如“祗奉”;“祇”又读如qi2,表神,如“神祇”;“只”又指僧尼所穿的衣服;“秖”本义指谷物开始成熟;“只”作为量词,与“只”相通,又作为语气助词,经常出现在先秦诗歌的句尾.这些都不管,习惯的用法是:副词“只是”或“只是”(现在用“只”的越来越多);量词“一只”.
20、“釐”是“厘”的本字.但是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中,表度量单位的那个“釐”被“厘”取代,如“厘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而表“治”、“理”、“改”这些意义时,仍然用“釐”,如“釐定”.
21、“瞭”指眼睛明亮,引申为明白.在这个意义上,“了”和“瞭”相通,如“瞭解”“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瞭”都不能代替“了”.而且“瞭”本身也有“了”不能代替的用法,如“瞭望”、“瞭亮”等.
22、“画”“划”“划”三字需要区分.“画”指绘图,如“画画”;又指签署,如“画押”;又指笔画.在说“整齐画一”时,似乎应用“画”,有人也用“划”.
“划”多用在“划分”、“计划”、“划伤”、“划火柴”等词汇中.“划”则指划水前进,组词如“划船”;又指合算,组词如“划得来”,这是不能用“划”来代替的.
23、“丑”“丑”不同.“丑”本义为地支的第二位,“丑牛”是也.由於地支也用作表示时辰,所以也有“丑时”.在中国传统戏剧中还有“丑角”.“丑”则指“丑陋”、“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