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的论据有哪些?-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帅梅的问题

  孝心的论据有哪些?

  孝心的论据有哪些?

1回答
2020-03-19 14:3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宋承祥

  百度孝心的典故很多啊,下面是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故事

  一、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孝传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三、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四、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

  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五、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六、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七、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八、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九、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

2020-03-19 14:38:2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