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冲突矛盾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和译文,尽量少一点!
关于冲突矛盾的寓言故事
文言文和译文,尽量少一点!
关于冲突矛盾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和译文,尽量少一点!
关于冲突矛盾的寓言故事
文言文和译文,尽量少一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
[编辑本段]【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④或曰——有的人说.
5莫——没有不
6应——回答
7或——有人
8“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9“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10“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11坚——坚固
12以——用
寓意: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编辑本段]【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不会陷的盾和没有不陷的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