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家墉的问题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1回答
2020-03-15 22:5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鲍远律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白居易小传,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无实际公事可办,故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

  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白居易偕同友人游大林寺,作《游大林寺序》以记此行.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小品,重点描写了大林寺景色气候的优美.文中附有绝句一首,就是这首淡自然而又意境深邃的《大林寺桃花》,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首小诗即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传达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春来迟迟去匆匆,怨春一去无处寻,只好再等明年春来时.诗人心情惆怅失望.大林寺山深林密,气候阴凉,季节比平原为迟.平原群芳狼藉日,此处桃花盛开时,给人以意外的惊喜.春姑娘感到炎夏的步步逼近,不得不离开平原而藏进深山,但终究还是让苦苦追寻的诗人发现了.铁鞋踏破,不意山中相逢,由怅惆而惊喜,感情落差很大,喜出望外的心情表现得非常深刻.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2020-03-15 22:57:0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