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语,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定结构和固定含义的词组或短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四个字.有些成语的含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如“丰富多彩”、“远走高飞”、“盖世无双”等等;还有一些成语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才能弄懂它的含义,如“阳春白雪”出自楚辞,意指高雅的事物,“百步穿杨”出自《庄子》,意指箭法精绝,“卧薪尝胆”出自《吴越春秋》,意指不忘昔日之苦,发奋图强,等等,这些成语也是典故.典故是一些古代著名的故事或话语,不一定最后总结成成语,但是大部分成语却都是典故.为了大家能够简单明了地学习命名方法,凡是为大众所熟悉的成语,不管是不是典故,我们都放在本篇中分析.不管是不是典故,连同其它不是成语的典故一起,放在“化用典故”中分析,特此说明.
成语一般都是4个字,所以自然地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或词组,后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和词组,很少例外.我们按前后两部分的语法关系,把成语分为如下四类:
联合式:即前两字和后两字的意思是并列的,或是相承的.如“国泰民安”、“花容”月貌”、“见仁见智”、“战战兢兢”、等等.
主谓式:即前两字是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后两个字是主语的动作或状态,是谓语.如“气宇轩昂”、“高朋满座”、“心花怒放”、“耳目一新”等等.
动宾式:即前两个字是动作,是谓语;后两个字是动作的对象、承受者,是宾语.如“独步天下”、“包罗万象”、“尽如人意”、“奉若神明”等等.如果四字之中,有主语、有谓语、也有宾语的话,则归入“主谓式”.
偏正式:即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中有一组是成语的核心部分,另一组只对它起修饰和解释作用.如“豆蔻年华”、“万全之计”、“书香门第”、“卓然不凡”等等.
这四类成语的划分,将是我们是否采用某种命名方法的重要条件.
化用成语来命名有各处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要想使用,都必须遵守一些必要条件.有些条件因命名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条件却是共有的.下面就先谈谈这些化用成语命名必须满足的条件,至于哪些某种命名方法特有的条件,我们将在讲述具体命名方法时再加以阐述.
化用成语命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联想性:即所取的名字能够使人很容易地联想到所化用的成语.因为化用成语来命名,就是为了使名字中包含着成语的丰富文化内涵,使短短两个字意蕴无穷.如果起的名字并不能使人想起所化用的成语,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这一点是命名者应该十分谨慎的.成语有四个字,以一个字概括其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用两到三个字.但即使用两个字,在很多时候也并不能令人产生联想.比如成语“冰雪聪明”,形容一个人颖悟异常,本杰是很好的含义,但如果用前两个字叫“李冰雪”,或用后两个字,叫“王聪明”之类,则成语之意义,韵味失,因为一般人不容易从“冰雪”想到“聪明”或反之联想.这时如果换一种方法,比如取名“冰聪”就好得多,很多人会想起这个成语.所以从成语中起好名字之后,一定要返过头来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个名字中联想到成语,如果不能,最好放弃这个名字.
良义性: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所化用的成语必须是含义良善的,或鼓励,或祝福,或赞美,或告诫,决不能是一些贬义成语,像“自高自大”,“鼠目寸光”等等.二是指所取出的两个字,合在一起也要有良好的含义.有些词一旦脱离成语,含义就发生变化,有时含义不佳,不可选用.比如“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原是可爱,但取名“百媚”尚可,叫“千娇”可也娇气得过份了.“宝马香车”指高贵的生活,但取名“香车”,毕竟也是“车”,含义低贱.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
无歧义性:即所取的名字除了使人联想起所化用的成语之外,没有其它的歧义.有些词尽管可以使人联想到成语,也有良善之义,但由于历史、风俗、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其它不好的含义,这时也不能选用.比如“龟年鹤寿”本是祝人长寿,但现在骂人常用“乌龟”,所以这个“龟年”最好不用.“风流儒雅”本是赞美一个人的风度翩翩,但“风流”现在又有贬义,最好不用.“独步天下”本是极有豪迈之气的成语,但“独步”容易让人误解成“独腿”,最好还是别用.
以上都是化用成语取名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筛选名字的标准.其余的条件如语音、字形等方面的要求在其它章节中已有论述,在些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将根据不同的命名方法对四类成语分别加以分析,并选择部分美名举例.需要说明的是,化用成语在这里仅指直接从成语中取两至三个字,自己另外概括出字的情况属于“美辞联想”.化用成语命名共有五种方法,兹分述于下.
取前两字或后两字
这种方法就是直接取用四字成语的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根据成语种类的不同,又分为两种情况.
联合式:取联合式成语的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为名,除了以上谈到的那些条件以外,尚需注意所取的两个字与成语的意义应基本上一致.由于联合式成语本来较多,前后两部分的含义又多相近,所以任取一部分,意义往往变化不大.因此取联合式成语前两部分或后两字为名比较容易,也比较普遍.但是也有的成语前后两部分脱节之后不知所云,或意义改变,必须十分小心.比如“百发百中”、如果取“百中”,由于“中”是多音字,意义更繁复,所以“百中”不好理解,这样的名字就最好不用.
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这三类成语的前后两部分含义不同,有主有次,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成语,因此要只取前两字或后两字为名,必须注意联想性,即这两个字很容易使人都想起所用的成语.尽管成语的前后两部分可能在词性、词义上都相差甚远,但也要保证人们在看到名字后想起另两个字.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诀窍,就是所取用的两个字所构成的词或词组极少单独使用,或与成语的另两个字以外的其它词搭配使用.举个例子,比如是“齐天”在日常用语中经常又和“大圣”一起构成“齐天大圣”词组,意指孙悟空,含义不算太好,所以“齐天”就不具有联想性,最好不用.又如“豪放不羁”本是褒义,取名“不羁”就不好,因为“豪放”也不太好,因为“豪放”一词常单独使用,又有“豪放派”之类的词组,不会使人直接联想到“豪放不羁”,所以这也是一个不成功的化用成语的名字.
从前两字和后两字中各取一字
这种化用成语命名的方法就是从成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中先后取出一个字,合成名字.一般来说,前一个字代表前半部分的含义,后一个字代表后半部分的含义.适用于这种方法的成语,必须是二二结构的,即从语义上来说,前两个字构成一组,后两个字构成一组,像“顾盼神飞”“怡情养性”等等,这样各取一字才能有代表性.有些成语是一三结构,或三一结构、一二结构的等等,就不宜使用这种方法.象“一至于斯”、“死而后已”、“大而无当”等等就很难用两个字来概括了.另外针对不同的成语类型,又有不同一方法.
联合式:这种成语前两个字与后两个字之间是并列关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前两个字的内部语法关系与后两个字的内部语法关系一般也是一样的.前两个字是联合关系,如“光”“明”、“诗”“书”,后两个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