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的意思是“自己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很多,仿佛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却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未免有茫茫身世之感”,“似”“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茫然之感.
(2)赏析诗句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情感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分析.本题可以兼顾艺术特色和感情内容,还需结合颈联和尾联,缺一不可.手法上,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尾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情感上颈联表达出作者羁旅之中的寂苦,又有重回京都、欲施展才华的热望;尾联抒发了思念家人,盼望全家团圆的深沉情感.
答案:
(1)“似”“空”((2分).每个字1分)
(2)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除夕雪意浓郁,并联想到春回大地的风光,表达出作者羁旅之中的寂苦,又有重回京都、欲施展才华的热望;尾联是展开想象,不说自己挂念亲人,而借小儿的口说出想念出门在外的自己,表达更为委婉动人,曲折有致地抒发了思念家人,盼望全家团圆的深沉情感.((5分).颈联(3分),尾联(2分),须兼顾艺术特色和感情内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赏析:
公度在这年十二月奉诏回临安.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山下的渔梁村(今浦城县西北).逆旅逢佳节,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开头写自己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很多,仿佛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却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未免有茫茫身世之感.当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老大无成,又有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夜晚,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在诗句中,“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环境的凄凉,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接着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飘泊羁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又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柳眼”指初生的柳叶,“桃腮”指桃花,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但诗人却用对偶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增加境界之美,从而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同时还可以看出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他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诗的结尾展开想象,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动深切.全诗以情出景,以景喻情,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其用词鲜明,质朴真切.诗人入朝后,因秦桧党羽仍然把持朝政,只得了个考功员外郎的闲职.此时他才48岁,本是大展宏图的年华,却饱受精神催残,变成一个满头疏发、浑身残伤的人,不到半年就赍志以殁,所以他所憧憬的春天没有来临.他死后朝野痛惜,皆曰:以公度之才识,造福邦国,当有一番成就.朝廷赠二品正奉大夫.其墓在莆田枫莲山,此山因名状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