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季海波的问题

  读“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和“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回答问题。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

  读“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和“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7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⑴符合“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少、对水源依赖大”特点的粮食生产区是

  A.西南诸河产区 B.内流河产区

  C.东南诸河产区 D.黄河产区

  ⑵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西南诸河产区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限制因素。

  ⑶统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90年代期间,以松辽河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产区和以长江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出现很大变化,请分析原因。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建设东北农业生产基地,东北走“农一牧业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建立了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注:易地育肥,是指将牧区的犊羊、羔羊,在其食量大增时,送到农业区;通过喂饲粮食饲料促进其长大。

  ⑷分析“易地育肥”发挥了产粮区的哪些优势?它对草场建设有何意义?

1回答
2020-03-20 06:1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梁浩

  (1)B(2)分布特点: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区。主要限制因素;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层薄,土壤分瘠。(3)变化: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增大,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

2020-03-20 06:16:4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