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曹凯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便发现水稻雄性不育,但难以大规模推广。只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突破了长期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并顺利打通杂交水稻研究的“任督二脉】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便发现水稻雄性不育,但难以大规模推广。只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突破了长期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并顺利打通杂交水稻研究的“任督二脉”。在十四年里,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上述事实说明()
①认识和改变水稻生长规律,能造福人类
②水稻育种复杂,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发展的,人们对水稻育种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回答
2020-03-20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