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务达国体,时好不以动其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
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务达国体,时好不以动其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首请建储及修史事。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桑哥怒,六奏杀之,上不从。约以陇西地远,请立行台陕西,诏从之。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四月,成宗即位,言二十二事,又请中书去繁文,调兵部郎中,改礼部郎中。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兄阴有异志,弟谏不听,即上马驰去,兄遣奴挟弓矢追之,弟发矢毙其奴,兄诉囚其弟,狱当死。约虑囚曰:“兄之奴,即弟之奴,况杀之有故。”立释之。迁礼部尚书,请定丁忧之制,申旌表之恩,免都城煤炭之征,皆从之。
仁宗在东宫,雅知约名,思用以自辅,擢太子詹事丞。明年,进太子副詹事,约抗章谏节饮,辞意恳切,仁宗嘉纳焉。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约曰:“詹事,东宫官也,预枢密事可乎?”仁宗复召问约,对曰:“皇太子事,不敢不为;天子事,不敢为。”仁宗悟,竟罢议。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力辞;又赐江南所取书籍,亦辞。仁宗常字而不名,谕群臣曰:“事未经王彦博议者,勿启。”
延祐二年,丞相帖木迭兒专政,奏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约巡行燕南山东道。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拜枢密副使,视事,明日召见赐酒,帝谓左右曰:“人言彦博老病,朕今见之,精力尚强,可堪大任也。”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兒复相,约辞职不出。二年,以年七十致仕。
天历元年,文宗践祚,约入贺,赐宴大明殿,帝劳问甚欢。时年七十有七,平居襟度和粹,谦抑自持,后进谒见,必加礼貌;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从父居贫,月奉钱米馈肴膳,事之如父;岁时朔望,携子姓至先茔,殿拜怀恋,邦人以为矜式。
至顺四年二月己酉卒,年八十二,有《史论》《高丽志》等行于世。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衔:怀恨B.兄诉囚其弟,狱当死当:应当C.雅知约名雅:平素,一向D.思用以自辅以:连词,表目的(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
B.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
C.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
D.约至卫辉/有殴母置狱者/其母泣诉言/老妾惟此一息死/则一门绝矣/约原其情/杖一百而遣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至元”,皇帝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常用年号来纪年,除此之外也常用干支纪年。
B.“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期限三年。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朔望”,在古代“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约聪明过人,风度品格不凡。他博览经史,擅长文辞,致力于通晓国家体制,时俗的喜好不能动摇他的内心。
B.王约品行正直,不畏权贵。在郭佑一案中,他因直言触怒了丞相桑哥,桑哥六次上书要求把郭佑杀掉,但皇帝没有同意。
C.王约做事周密谨慎。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兼任枢密使一职,王约认为不可,后来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给予他赏赐。
D.王约为人平和谦逊,乐善好施。他对待拜见他的晚辈彬彬有礼;他慷慨解囊,将自己的俸禄散发给亲友和贫困之士。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