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历史故事的主要内容几个就够了~~~~~不要太长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田艳兵的问题

  谁知道历史故事的主要内容几个就够了~~~~~不要太长的~~~~50个字以内就行~~~

  谁知道历史故事的主要内容

  几个就够了~~~~~不要太长的~~~~50个字以内就行~~~

1回答
2020-03-20 19: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马友来

  1、苏武牧羊

  苏武,西汉杜陵人.汉武帝时期,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要逼他投降,他宁死不降,被关进地窖里,后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

  但他威武不屈,困苦不移,“渴饮雪,饥吞毡”,坚持十九年如一日,直至最后胜利回到长安.苏武这种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2、唐僧取经

  唐僧,法号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十几年的取经途中,足迹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跋涉五万余里,带回了六百五十多部佛教书籍.

  接着,他又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从事翻译工作.译成佛经75部,1335卷.还写了一部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为祖国文化、为中印等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今河南汤县人,是南宋时杰出的抗金英雄.他少年贫穷,勤学务农,20岁时投军报国,39岁时即遭投降派杀害.十九年中屡建战功,曾大败金兵,打得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虽身遭残害,但他的英雄本色和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歌颂.

  4、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和历史学家,他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搜集通阅了公私史书、史料,考遍了历史的真伪,主编了《资治通鉴》这本空前的编年体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为我国系统地、完整地保存古代历史资料,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该书叙事简要,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5、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6、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7、智子疑邻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

2020-03-20 19:45: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