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这个谐音古诗句相同还有那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这个谐音古诗句相同还有那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这个谐音古诗句相同还有那些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这个谐音古诗句相同还有那些
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它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如《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使用谐音双关的修辞,在南北朝民歌中最多,最浅显而又为人熟知的当是《乐府诗集》之《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
其它有以下诗句: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谐“思”;“悟”谐“误”)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怜子”,即爱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
南朝民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丝”谐“思”,该诗巧妙地运用谐音双关,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诗人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博弈之戏,实际上是说女主人公与郎分别时,曾殷殷嘱咐不要过时而不归。该诗把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真挚、火热的爱情表达得委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