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简单明了易懂-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鲲的问题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简单明了易懂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简单明了易懂

1回答
2020-03-24 14: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兰淑丽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

  外耳廓收集声波

  耳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功能

  鼓膜产生振动

  中

  鼓室与咽鼓管连通

  耳

  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

2020-03-24 14:41: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