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国玉的问题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

1回答
2020-03-26 18:5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路通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有几层含义:(1)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见附录).(2)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3)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4)可能不主张从小就太谨慎(需要接受风雨,接受挫折,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少走弯路,但是小孩需要走过一些弯路后才能成长.对大多数人,过程最主要,一定要在过程中去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鼓励人们去探索、去创造,社会才会发展,人生才有意义.(但关键是一定要警戒不能走邪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易经的大道理,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之后,可能更容易感悟,更容易心有灵犀一点通.附录:孔子是怎么得到易经的?公元前500年的某一日,子路、子贡见孔子闷闷不乐,遂前去询问:“夫子缘何眉头不展,是弟子有过失吗?拟或有什么事情需要弟子去做?”孔子微微叹息一声,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吾已年近五十,并成为你们的夫子,可是我还没有读到《易》这本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呀!”

  子路急忙说道:“《易》之书乃周王室秘藏典籍,外人是看不到的.况且,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定居在南阳一带,深居简出,不见外人,那周室典籍亦不知去向,或曰焚于战火,或曰藏之深山,又到哪里去寻《易》书呢?”

  孔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子路说完,便将目光转向子贡.子贡遂不慌不忙地说道:“弟子知道夫子性喜读书,因而对周室典籍的下落亦时加留意.我听说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曾派人入楚向王子朝索要周室典籍,王子朝不肯,遂被刺客杀死.次年,周儋翩率领众人欲为王子朝报仇,周敬王闻之吃惊不小,以致离开王城暂避于姑获之地;不过到底是力量悬殊,并未形成什么大事件,只是从此周儋翩等人的行踪更为隐秘.”

  子贡说到这里,见孔子面露失望之色,遂补充道:“弟子行商时有不少商旅朋友,夫子如欲寻找《易》之书,尚请夫子准假,弟子亲去南阳,或许还能为夫子找到更多的周室典籍呢!”

  孔子闻言喜形于色,正要说话,子路话已出口:“弟子在山野之间亦有不少挚友,子路愿与子贡同行,只要《易》之书还在世上,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它寻来!”

  孔子含笑说道:“此事正合我意,你二人可打点行装,先向南行到沛地去见老聃,他是原周王室图书典籍档案文献馆的典藏史,因周室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老聃深为自责故而退隐沛地,他应当知道些消息的.”

  子路、子贡带着孔子的亲笔书信去见老子,三人密谈一夜.次日清晨,子路、子贡告别老子,二人便分头向西而行.一路风餐露宿,少不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亦难免遇到虎、豹、熊、罴,自是吉人有吉星高照,总能逢凶化吉,此乃寻常故事,不必多表.话说南阳地区有一座西鄂山,山虽不甚高,林木却密;而且有一股清泉,名曰清泠之渊.按说这是一个好去处,但是方圆百里的人们谈起此山无不面露惧色.原来这里有一状如猿猴的怪物,它有赤红色的双目,又长着赤红色的鸟喙,全身披着黄毛,却有着一个祥平的名字叫雍和;据说,它出现在什么地方,便预兆着那里将有令人惊恐的事件发生(参见《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丰山》).因此,人们只是远远地望一望西鄂山,而从来不敢靠前,不过偶尔却能够听到从那里传来的幽幽钟鸣声.咚咚咚,咚咚,咚.雍和听到钟鸣之声,知道一年一度的纪念仪式又开始了.说来这已有十几年了,这是当年王子朝制定的规矩,每年霜降时节,都要鸣钟示警.因为正是霜降时节,王子朝听到宫中之钟无故自鸣,急忙占卜,这才知道晋国已出兵支持王子丐(即王子朝同父异母之弟,被立为周敬王).由于提前获得此信,王子朝才有时间将周室典籍,以及周王室的青铜礼器打点行装,一并运往南阳地区秘藏起来(它们乃是王权王位的象征).“唉,可惜王子朝被王子丐派人刺杀,周儋翩率众人避居西鄂山,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今后该有什么归宿呢?”雍和正在沉思默想,忽听得远处有动静,定睛一看原来有一壮汉正向山上走来.雍和急忙戴上面具,披上黄毛衣,突然跳到那壮汉面前.此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子路,他已探得消息知周儋翩隐居于西鄂山,要想找到《易》,首先要见到周儋翩.子路正在盘算见到人后该如何言说,猛不丁见到一个黄毛红喙的怪物扑来,本能地闪到一旁.如果是早几年,别说一个子路,就是三五个子路,也不是雍和的对手.但是,雍和近来颇有些心事,身手大不如前;而子路志在必得,且身手亦不俗;因此二人过起招来,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其实,也就是子路,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雍和的长相吓跑了;这还要归功于孔子,因为孔子对弟子常教导不要迷信什么怪、力、神.因此,子路一边招架,一边也在思忖,它怎么跳来跳去都像人呢?自己可不要无端伤了人,否则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子路快住手!雍和先生,雍和先生!请听我说端详.”子路回头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子贡来了.雍和闻言一愣,来人何以知道自己身份?于是摘下面具,循声望去.子贡快走几步,向雍和施一礼,这才缓缓说道:“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他是子路,我是子贡,经老子介绍特来拜访你家周先生.”雍和虽然与周儋翩等人隐居西鄂山,但是却对外面的世界随时留意,因此孔子聚众讲学的事还是知道的;既然自己击不退子路,子贡又彬彬有礼,遂对二人说:“你们暂在此地等候,待我知会我家先生后再说.”

  说罢雍和便一溜烟地消失在密林之中,只留下一串脚踏落叶的声音.不一刻,雍和已换了周朝官服款款走来,随行还有几人,神态警觉而表情和善.雍和对子路、子贡说道:“二位客人,请跟我来.”

  子路与子贡交换了一下眼神,遂答道:“尚请头前带路.”雍和使个眼色,那几人便走上前来将子路、子贡双目用布条遮住,似架似搀地将二人带上路.左转右拐,右转左拐,只闻鸟啼声和潺潺流水声.待子路、子贡的蒙布被解开后,他们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密林深处的一栋屋宇内.“二位委屈了,不知有何贵干,来此深山?”子路、子贡这才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对自己问话.此老者白发白须,双目却颇有神采,他正是周儋翩,不过白发白须却是假的,严酷的生存遭际令他不得不防.子路、子贡忙说明来意,那老者仔细倾听,但却不时地微笑着摇一摇头,那神态的意思是:“你们二人的说辞全然不可信,我这里哪有什么周室典籍?!”

  子路见状对子贡微微一笑,然后上前对老者说:“周老先生,我这里有一物,乃老子所托送予您.”说罢便从身上摸出一物双手递予老者.老者略一迟疑便又恢复自信的笑容,缓缓将丝帛打开,只见那是一片磨得颇为光洁的龟甲,上面有七个钻窝,状似北斗七星,此外并无字迹.周儋翩心中一惊,手指一抖,那龟甲险些跌落到地,但随即又恢复常态,轻声问到:“此物有何说辞?”子路闻言一愣,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老子当时对他说只需将此龟甲献上,问题便可迎仞而解.这时子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充满自信地说道:“此物外背称‘反’,内壁承‘弱’.其意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周儋翩闻言长叹一声,随即对子路、子贡二人说:“事已至此,你二人可下山小住数日,所需之物届时我另派人送去,只是不要将山上所见说与他人,切记切记!送客!”说罢周儋翩便转身离去,雍和等人

2020-03-26 19:00:2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