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英雄故事除了花木兰,要短一点的,不要太长,100字足够了!】
中国古代女英雄故事
除了花木兰,要短一点的,不要太长,100字足够了!
【中国古代女英雄故事除了花木兰,要短一点的,不要太长,100字足够了!】
中国古代女英雄故事
除了花木兰,要短一点的,不要太长,100字足够了!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