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牛刘国芳一大早,老人就出门了。有人见老人出门,问着说-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牛建军的问题

  【老人与牛刘国芳一大早,老人就出门了。有人见老人出门,问着说:“去哪里?”“牵牛。”老人说。“牵牛做什么?”人家问。“耕地。”老人说。问的人听了,一脸诧异】

  老人与牛

  刘国芳

  一大早,老人就出门了。有人见老人出门,问着说:“去哪里?”

  “牵牛。”老人说。

  “牵牛做什么?”人家问。

  “耕地。”老人说。

  问的人听了,一脸诧异,跟老人说:“还用牛耕地做什么,村里有的是耕机,你那一亩多地,几分钟就耕好了。”

  老人笑笑说:“可我还是喜欢用牛耕。”

  老人说着,走开了。但没走多远,儿子追了上来,儿子说:“去哪里?”

  “牵牛。”老人说。

  儿子说:“还牵牛做什么,几分钟我就会把你那一点地耕好。”

  老人说:“我自己用牛耕,不要你耕。”

  说着,老人固执地走了,但这一路走着,老人都生着儿子的气。几个月前,老人还有耕牛,但有一天老人去赶集,儿子竟把老人的牛卖了。儿子说家里买了耕机,牛没用了,又说养一头牛很脏。老人把儿子骂了一顿,赌气住到女儿家去了。

  女儿家有牛,这牛,其实也是老人买给女儿的。那还是一两年前,老人买了一头小牛犊给女儿。把牛牵到女儿家时,老人说:“乡下人家,没有一头牛,怎么像个人家。”儿子把老人的牛卖了后,老人有两个月都住在女儿家。老人天天出去放牛,老人走在牛后面,老人总跟牛说:“我们都快没用了。”牛好像听懂了,哞地叫一声。

  现在,老人就是要去女儿家里把这头牛牵来。

  一路上,老人还碰到一些熟人,他们也问:“去哪里?”

  “牵牛。”

  “牵牛做什么?”

  “耕地。”

  又有人笑老人说:“你儿子有耕机,你还用牛耕什么地?”

  老人只当没听到,走他的路。

  吃早饭的时候,老人到女儿家了。女儿不在,大概下地或者到河边洗衣服去了。老人不是来找她,是来牵牛,老人牵了牛就走。

  女儿村里也有人认得老人,也问道:“牵牛去哪里?”

  “耕地。”

  “你那里还用牛耕地?”

  “我喜欢用牛耕地。”

  从自己村里到女儿村有二十多里,老人去的时候花了两个小时,回来花的时间更长些,因为牛走得慢。等老人回到村里,已经快中午了。老人的田就在村口,老人还没进村,就看见自己那一亩地被耕好了。耕得平平坦坦,像镜子样。老人就牵着牛站在地边发呆。呆了一会儿,老人把牛绑在树上。然后,老人回去取耙。

  老人还要把地耙一遍。但在家里老人找不到耙,儿子把犁呀耙呀全处理了。老人找不到耙,只得怏怏地走回到牛身边,又呆着。

  牛也呆着。

  呆着时老人说:“我们真没用了。”

  牛又哞地叫一声。

  在牛叫着时,老人牵着牛走起来,往来的路上走。儿子见老人又走,追出来,儿子说:“爸,你还没吃饭呀?”

  “不吃。”老人说。

  儿子看着老人,老人牵着牛慢慢走着。开始,老人和牛在儿子眼里还清清楚楚,但随着他们渐行渐远,老人和牛便变成了一个点。再后,消失不见了。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月亮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一项是___

  A.老人一生勤俭节约,可生的儿女却不懂得过日子,儿子买了耕机就卖了耕牛和犁耙,女儿家一头牛也没有,不像一个家。

  B.老人明知耕机耕地又快又好,可还是喜欢用牛耕地,用耙耙地,坚守农民的本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C.小说选取了当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剪影,生动地表现了如今农村的生活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旧耕作形式的更替变化,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

  D.小说善于使用白描、反复与对比的创作手法,叙述、描写简洁明快,语言运用朴实自然,如话家常,如品清茗。

  (2)小说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作品以“老人与牛渐行渐远……消失不见”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回答
2020-03-28 14:3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户刚

  试题分析:(1)A项,“一生勤俭节约”于文无据,“儿女却不懂得过日子”的判断也有失武断.(2)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老人去牵牛的途中,许多人都问他牵牛干什么,大家都认为他们家...

2020-03-28 14:39:5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