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节选)老舍钟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钟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到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塞住他的嗓子,他咳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开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1.你能知道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吗?重点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2.文中祁瑞宣老师上课的课堂气氛跟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气氛相同。你能说出来吗?(举例句说明)
3.《最后一课》的结尾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描写,表现出他对国土沦丧的极大痛苦,本文写祁老师也有类似的描写,请你把有关语句写下来。
4.两个国度,不同时代,为什么课堂气氛和两位老师的情绪会这样的相似呢?
5.比较两个上课的课堂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