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故乡》的练习题.==、阅读1~5段、回答下列问题-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全成子的问题

  【关于鲁迅《故乡》的练习题.==、阅读1~5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的“冒了严寒”说明了什么?2、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了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第三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

  关于鲁迅《故乡》的练习题.==、阅读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的“冒了严寒”说明了什么?

  2、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了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三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5、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思想)

  在22:15之前回复啊...不够分就再加好了..

1回答
2020-03-28 21:0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铂

  1.想想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冒严寒?没错,因为他思想心切,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如挡不住游子归家的心啊.

  2.既然是景物,那肯定写的是环境.于是它的作用就出来了,交代当时天气十分寒冷写出故乡的萧条景象.当然作用绝不仅这些.鲁迅多年没回家,家乡人情变化就像这冬日的天气一样冷.于是,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为了下文中写到人心变化营造的一种氛围,或是作铺垫.

  3.第三段式个感慨句,既有惊叹号又有问号,从这两个符号就可以理解本段,鲁迅对故乡的变化,沧海桑田感动吃惊.另外,这种变化让他难以接受,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对家乡人情变得冷漠地难以理解.

  这在文中基本就是中心,想当于一个问题的设问.也可以理解为起到铺垫作用.

  4.这道题我有点不好回答,可能跟正确答案有所出入.我只能将我自己的理解了.

  鲁迅是个批判者,批判是要批判落后守旧的事物.他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单写他的故乡,应该影射到当时整个社会.按鲁迅来说,他出生的故乡,是个封建守旧观念极强的地方,不容易改变,所以他自己就讲故乡本也如此.那也就是说变的人也只有他自己而已,所以他就没有感到悲凉.因为全社会都是如此,人情冷漠封建而糜烂,他早已麻木了.

  5.接着是本文的主题

  可以有三种说法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0-03-28 21:03:0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