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洞古文阅读1、作者对自然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且不事雕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曹倩的问题

  莲花洞古文阅读1、作者对自然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且不事雕饰,如用()写亭,用()写湖水,用()写杨柳,用()写石.2、举例说明本文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

  莲花洞古文阅读

  1、作者对自然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且不事雕饰,如用()写亭,用()写湖水,用()写杨柳,用()写石.

  2、举例说明本文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

1回答
2020-03-28 20:1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董劲峰

  莲花洞·(明)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1],亭轩豁可望[2].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3],一路牵风引浪[4],萧疏可爱[5].晴雨烟月[6],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7].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8].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8],中空四达,愈搜愈出[10].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11].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12],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1解释字的意思.

  亭轩豁然可望()

  (1)然

  豁然开朗()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飘飘~

  山骨尽出()

  (2)尽

  林尽水源()

  尽(尽)jìn

  ⒈完:无穷无~.取之不~.

  ⒉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竭力.力而为.责.情欢唱.所能.

  ⒊达到顶点:已到~头.美.

  ⒋都,全部:人皆知.满城~带黄金甲.

  3“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A净慈之绝胜处也

  B跳往助之

  C策之不以其道

  D以手拂之

  4下列句子语气表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其奇奥当何如哉!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技亦灵怪矣哉!

  5作者在文中对自然美进行了独特的描写,写湖水(清澈透明);写杨柳(多姿迷人).

  6本文的描写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说写得好?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曾任江苏吴县县令,是晚明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袁中郎全集》.本篇选自《西湖记述》一书.这是一则清新的写景文字,笔调明快流畅,不露雕饰之痕.作者无论写亭、写湖、写柳、写石,都只稍稍只笔,就各显特色.他写景不作精细镂刻,力求用写意的笔法,并且把自己的感情融汇进去;不袭用前人旧句,处处着意创新,因而对自然美常有独特的抒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一“献”一“落”,将湖光和须眉都赋予人的动作,生动新颖,作者欣喜之情与景物相生而出;“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赋予了柳条以活泼的动态和人化的情意,不落俗套,秀丽动人.文末的几句议论富于感情,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着意追求的情思.

  译: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开畅,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全部显现.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郎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已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注释:[1]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山,净慈寺旁.[2]轩豁可望:是说居然亭开畅,可以远眺.[3]六桥:在西湖内西侧有苏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修筑,堤上有六座桥相连.[4]牵风引浪:本是风吹杨柳,投影湖中,摇曳多姿,而此处反说是杨柳牵风引浪.[5]萧疏:错落有致.[6]晴雨烟月:晴郎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7]净慈:净慈寺,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是西湖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绝圣:最佳.[8]巧逾雕镂: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9]吴山:山名,在西湖东南侧.南屏是其支脉.石骨土肤:仅表皮为土层,下面是中空的石头.似太湖石,可以装饰园林.[10]愈搜愈出:中空的洞石越发掘就发现越多.[11]孙内史:指明代司礼太监孙隆.[12]五丁神将:即五丁大力神.钱塘江:经吴山南麓.

2020-03-28 20:15: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