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现形分别由那几部分构成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付德刚的问题

  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现形分别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现形分别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1回答
2020-03-30 19:2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郝建忠

  了解一下文章可能对你有些帮助、第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四、参考答案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3.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4.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二章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1.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2.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3.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4.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5.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6.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②其构成为: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③《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7.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①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m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②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定出O点;③从O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各点;④从0、1、2、3、…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2—2′;3—3′…和对称的0—0′;1—1′;2—2′;3—3′…,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的要求.⑤用直线分别连,,…,和对称的,,…,各线段互相交叉.⑥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⑦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障碍物的范围.8.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m.9.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①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②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

2020-03-30 19:22:1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