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祖逖北伐的有关史实,你能说出一此相关的哪些成语?】
联系祖逖北伐的有关史实,你能说出一此相关的哪些成语?
【联系祖逖北伐的有关史实,你能说出一此相关的哪些成语?】
联系祖逖北伐的有关史实,你能说出一此相关的哪些成语?
中流击楫
发音zhōngliújījí
释义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示例~,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中流击楫
释义
比喻决心首府失地的壮烈气概.
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何以咏恩歌且舞.
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闻鸡起舞
wénjīqǐwǔ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