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我要原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沈韬的问题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我要原文谢谢我想要原文

  1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0观刈麦----白居易我要原文谢谢

  我想要原文

1回答
2020-04-01 10:5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李武皋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①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

  ②孤山:在西湖后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寺.贾亭:在西湖边.

  ③云脚:云气下垂,像有脚似的.

  ④啄:鸟用嘴叼东西.

  ⑤白沙堤:又称白堤,在杭州西城外.

  【解说】早莺新燕争飞,乱花浅草迷人,一片生机勃勃.诗人在钱塘湖堤上踏春游赏,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这从诗题上可看出一点端倪.“观刈麦”就是“看人家割麦子”的意思,既然是“观(看)”,那就必然含有很重的叙事成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观”的.

  首先,作者设置了一个背景.南风吹拂、麦翻金浪的五月,是农民倍加繁忙的季节.可别小看这头两句,它既点出农民终年劳碌、从无闲日的景况,又写明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加忙碌的实情——这不仅启引了下文,而且为揭示主题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描绘了一个场面.道路上,一家一户的妇女和小孩,挑着盛放饭菜的食具、提着水壶,去给正在割麦的家人送饭送水;田地里,那些青壮男子,只顾埋头不停地收割:哪怕脚下暑气蒸腾、背上烈日烘烤,哪怕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们都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天日子长好多干点儿活.这是一幅多么繁忙紧张的“农家抢收图”啊!但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是从中看到农民劳作的辛苦场面,还要想到它背后隐含的一些东西.

  接着,作者特写了一个细节.一个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正在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询问她的家境,原来是家里的田地都为交赋税给低押光了,家里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来充饥,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悲伤.诗句中的“遗穗”、“敝筐”、“饥肠”等词,令人浮想联翩;特别是“税”之一字,更是点出了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至此,我们才明白“少闲月”、“人倍忙”、“不知热”、“惜日长”的真正原因,我们才知道作者在诗中要揭示的深刻主旨——直刺当时社会繁重的赋税制度!

  最后,作者阐发了一个议论.作者结合自身,将自己的舒适生活和农民的痛苦遭遇两相对照,心里感到万分愧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从“观刈麦”这个特定窗口,看到了农民苦痛生活的全部,从而传达出一种对农民深深同情的思想感情.

  综观全诗,我们还是应该抓住“观”字,因为它是解读全诗的一把钥匙,是诗眼.试想:如果作者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不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他会去“观”吗?如果作者不体察民情、不深入农民生活,他能去“观”吗?如果作者不洞察社会的弊端、不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他要去“观”吗?……

  是啊!《观刈麦》——我们不能只是单单看到“割麦子”.

2020-04-01 10:58: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