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赫秀芬的问题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1回答
2020-04-02 00:4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潘晓弘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

  塞下曲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

  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赏析】

  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汇评】

  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寥寥二十

2020-04-02 00:42:4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