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第一首: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二首:马诗(大漠沙如雪-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邵思飞的问题

  【古诗第一首: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二首:马诗(大漠沙如雪)第三首: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第四首: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第五首:以亥杂诗】

  古诗第一首: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第二首:

  马诗(大漠沙如雪)

  第三首:

  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第四首: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第五首:

  以亥杂诗

1回答
2020-04-01 04:0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丁琴

  1.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讲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2.五绝·马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3.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释]:

  挽弓:拉开、开弓.

  擒:捉、拿.

  [译文]:

  用弓就要用强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成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题解]:

  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十分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回味.

  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提示:此诗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途中所写,描绘深秋傍晚江上的美景.

  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5.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欤?阂揽俊?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撏蚵砥豚尘靠砂?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2020-04-01 04:11: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