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议论文阅读: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糊涂脸水聪明枕黄永武①“糊涂脸水聪明枕”是什么意思?我在清朝
根据课文议论文阅读: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糊涂脸水聪明枕
黄永武
①“糊涂脸水聪明枕”是什么意思?我在清朝诗人黄之隽的《詹言》里读到这一句谚语,一开始弄不懂它的含意,后来才明白,它是说:在五更睡觉初醒时,天色未明,这时无论是悔悟过去的事,还是料理将来的事,都一一了然于心,在枕头上的人是最聪明的;等到一起身盥洗,是非明辨的事,立刻十忘其五,所以说洗脸水是糊涂水。
②“糊涂脸水聪明枕”,真妙。凌晨子时,反侧枕上,这时繁华褪尽,寂寞增添,正是人未泯的良心呼声最高尤的时分,因此在这份冷淡里,有着无限的清明之趣。放纵自己的地方如何改进?愧对朋友的地方如何补救?困难的事件如何着手?无法挽救的缺憾也在这时候再抽痛一阵吧!在这时分,许多被忽略、被遗忘、被蒙蔽、被遮埋、被误解的事件和人物,都复苏似的被摊了开来,啊,枕上真是聪明的时刻!
③等到一骨碌起身盥洗,俗事的累赘、交游的诡诈、势利的计较、人我的恩怨,人就很快又被厚重的红尘所掩埋,良心的呼声在漱洗以后,变得极为低微喑哑。所以居官的人,在枕头上还想过忧恤下民的,脸一洗,就只知道巴结上司了;居家的人,在枕头上还想过孝敬父母的,脸一洗,就只知道宝贝儿女了;士农工商各界的人,在枕头上都愧悔过要想想别人,等洗脸水一洗,就只知道图利自身了!悠悠忽忽的一生,颠沛流离,老天也无法收罗陶铸我们,真该为这洗脸水而羞愧呀!因此我想到奸诈的曹操,为什么能写出光明磊落的《短歌行》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诒必有人说是良心的自赎嘛!有人说是文行不符嘛!我想这可能是曹操反侧无寐,伏在枕上写的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听得好细,想得好入神!良心在枕上有片刻的乍现,不然哪来“自赎”的良心呢?可惜等到脸一洗,权势的欲望像太阳升起,良知的星光月色早就黯然不见啦!
④这么看来,“聪明枕”实在是人生值得珍惜的清净时刻,这一刻的神智无滓无秽,摆脱了浓鲜醉饱的昏聩,给人反省改过的机会。可惜现今的社会,一些人误以功利作为人生成败的主要评判标准,所以才觉得谁有钱有势谁就最美。其实有钱有势的人,攫取最多,未必贡献最多,他们可能是孽障最深的一群人,私心的蒙蔽最深重,天德开朗的机缘也最少。人生成败的评判,应以品德为主,谁主忠主信谁才最美。脸水一洗以后,险诈百出,只有枕上聪明,诚信偶现。吕成公说:“彼之诈虽万而不足,我之诚守一而有余。”珍惜这聪明枕吧,守着这一丝诚信的良知,开创千秋无憾的人生。
(选自《读者》2014年19期)
1.下面选项最适合作为文章中心论点的是()
A.糊涂脸水聪明枕。
B.人在枕上是内心最清明的时分,脸一洗良知又被抛诸脑后。
C.我们应该珍惜人生的清净时刻。
D.某些有钱有势的人,攫取最多,未必贡献最多。
2.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含义。
权势的欲望像太阳升起,良知的星光月色早就黯然不见啦!
答: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人就很快又被厚重的红尘所掩埋,良心的呼声在漱洗以后,变得极为低微喑哑。
答:
3.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
4.依据本文内容,说说奸诈的曹操能写出光明磊落的《短歌行》的原因是什么。
答:
5.在作者看来,评判人生成败的标准是什么?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