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一)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二)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注释】噌吰(chēng 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窾(kuǎn)坎镗(táng)鞳(tà):击物声和钟鼓声。
无射(yì):即“无射”钟。 歌钟:古乐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D.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在中国古代,人们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即所谓的“水北山南谓之阳,水南山北谓之阴。”
C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