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论语》读后感不少于700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全灵跃的问题

  求一篇《论语》读后感不少于700字

  求一篇《论语》读后感

  不少于700字

1回答
2020-04-03 18:5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单智勇

  我读《论语》现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论语》也似乎慢慢的成为一种风尚.《论语》仿佛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它是根据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整理出来的.那么古人的话对我们而言到底能给带来一些怎样的收获呢?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也没有确实很深入的去研读过《论语》.那么在此我也只能把我从《论语》中体会到的一些拿出来做一简单的阐述.如果我们整篇将《论语》过一遍的话,我们会发现孔老夫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通常都是简略易懂的语言给我们点出一个人生哲理.就像于丹教授在谈她读论语得到的三点体会一样:“其一、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其二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其三、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读过《论语》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离圣人其实并不遥远,甚至我们可以看见他脸上熠熠闪光的笑容.《论语》仿佛就是我们人生海洋中的一支锚,它深深地扎在海洋之底的泥土里.它告诉我们根在哪里,何以“不忧不惧”,何以成为真正的君子.学生问孔子君子道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第十四》)x0c也就说只有我们的更仁厚、更清醒智慧、更勇敢,我们的忧惑惧自然就会少一些.这也是孔夫子给我们讲的一个修身之道,也就说我们只有从得悟自知到修身齐家而至于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想成为君子,那么如何成为君子?孔圣人也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子曰:“君子于敏于行,而讷于言.(”《论语·里仁第四》)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且说话的时候要谨慎.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第二》)君子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也可以先把自己要做到的说出来,以其为目标,言出必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第四》)君子见到好的事情就要和他看齐,而见到不好的事情就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过错.很多道理都是朴素的、浅显的,但是确实要做起来确实艰难的.我们可能达不到圣人所要求的,但是我们还要以一个高目标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才能一直往高出走.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第十六》在君子旁边做事有三点是要注”意的,没有轮到你的时候不可随意乱说一气,而轮到你的时候却三缄其口,不看别人的脸色而胡说一通.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君子能看到大义,而小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将“仁”做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孔子告诉我们要从内心之中去叩问自己,是否成为了一个真正的x0c仁者.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第六》)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连尧舜这样的贤君明主都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兼济,我们又怎能做到呢?所以我们要做的需要做的绝不是那么大的,仅仅可能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孟子》)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那每一个人就都是圣贤.我们一直认为“仁”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从孔子的言行中我们会发现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人均可做到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第一》)不难看出其实孔子眼中的“仁”其实就一个字,那就是“爱”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兄弟姐妹,爱我们的亲朋好友,爱一切我们能爱的人.x0c

  《论语》读后感论语》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之时墨家、道家、儒家、兵家、法家、纵横家百家争鸣;墨子、老子、孙子、孔子、孟子、韩非子诸子竞论.秦始皇听从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以法治国导致众多学家的优秀作品失传.秦王朝灭亡以后有学之士又使许多百家作品重新面世,然而后来汉武帝采纳大臣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以外的众多百家学说再次受挫.也是从这时起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的形象面向世界,四书五经也传遍了天下,中国文人也给许多外邦之人留下了孝顺,仁爱,礼让的翩翩君子的印象.儒家的代表人物当以孔子、孟子为首,儒家经典首推《论语》与《孟子》.然而在唐代以前《孟子》这本书的地位并不高,与儒家的其他经典如《三礼》《易》相比,相差甚远.更别说《论语》这本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的杰作了.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000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截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设想、对教育的主张,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事方法.《论语》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吾日三省吾身、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有些片段,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颇具抒情意味.《论语》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是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还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所以大多数的中华儿女以赡养父母为首任,大部分老年人也因此能安度晚年.然而也因为这个“百善孝为先”又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帝王之家也借此来维护一些适合他们的利益的法令,使得许多国家所需要的改革因此而受阻,也就因为这皇家所谓的孝道,所谓的不可改的祖制,使得许多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不得不走上一条满是荆棘的革命之路,“戊戌六君子”的死亡,“百日维新”的失败,所冤死的一个个爱国青年、所错过的一次次强国机会历历在目,令人痛恨不已.子曰“君子无所争”在亲人与朋友中多一些礼让,少一些计较与争执,那么生活将会更加的和谐与快乐.但是对于群体与国家来说没有竞争与计较就不会有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无所争,那么,他就会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因为这个“无所争”使得清末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的面前尽展儒弱;使得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被列强一步步地剥削、瓜分,割地赔款、强开通商口、炸毁炮台,在圆明园被毁之后还得付军费、割地给那些强盗;使得小日本猖狂到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灭亡中国.《论语》中多次提到“尊君”因为这“尊君”使得在大清江山风飘雨之时依然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卖官来筹钱给慈禧太后建造“颐和园”过寿,而不是建设北洋水师.慈禧太后一餐销费上百道菜肴,而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连糠和野菜都是奢侈品.这就是“尊君.”想必那古圣人知道了会很自责的.“孝道”“无争”“

2020-04-03 19:02:4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